【临床表现】
主症:神识昏蒙,似明似昧时明时昧,时有谵语,身热不退,朝轻暮重。
副症:胸闷脘痞,嗜卧懒动,渴不多饮。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或具备副症中其中一项,加典型舌脉。
(3)发病前多有湿热郁蒸气分不解史,病势较重。
【证候分析】
湿为重浊阴邪,最易蒙蔽清阳。正如何秀山所说:“湿与浊最能令人神昏,往往温病初起,即能令人神识模糊……若湿热甚,则熏蒸膻中,蒙蔽心包。”心包为痰浊所蒙,心神受其蔽扰故神识昏蒙,其特点是意识模糊,似清似昧,时明时昧,间有谵谞,气分湿热蕴蒸不解,故身热不退,朝轻暮重;湿为重浊阴邪,且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湿邪内阻则不欲多饮;苔黄腻,脉濡滑而数,为湿热在气分之象。
【治疗法则】
清利湿热,豁痰开窍。
【代表方剂】
菖蒲郁金汤、至宝丹、苏合香丸。
【方药加减】
菖蒲郁金汤为治湿热痰浊蒙簌心包之通用方,如热偏重者加服至宝丹,如湿浊较盛加服苏合香丸;
若兼动风抽搐可加服止痉散;
若喉间痰壅者可酌加猴枣散。
【类证鉴别】
热陷心包证与湿热酿痰蔽心包证:二证皆以神志异常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但热陷心包证为热邪内陷,心窍阻闭所致,其神志异常的程度较重,表现为神昏谵语,甚则昏愤不语,并伴有身灼热、肢厥、舌赛、舌红绛、脉数或细数等症,病在营分,本证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心神受其蔽扰而神识错蒙,其神导异常的程度较轻,其特点是意识模糊,如醉如痴,时清时昧,间或谵语,并兼有身热不退,热势不一定甚高,苔腻,脉濡等湿热内蕴之象,,病在气分,二者可辨。
热灼哲阴证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二者皆可出现时有谵语、但前者系哲热扰心所致,轻则心烦不安甚则时有谵语,本证神志为痰湿蒙蔽而呈蒙胧状态,时清时昧,似醒似睡,间或谵谞,前者舌红绛无苔,脉细数,热在营分之确据,本证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湿热蕴蒸于气分之明征。故二证不难鉴别。
暑秽卒中证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暑秽卒中证系夏季感受着湿秽浊之气而发生的一种证候,症见头痛而胀,胸脘痞闷,呕恶烦躁,肤热有汗,甚则神昏耳聋,苔黄腻,脉谦数,与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皆有身热、神志异常、苔黄腻、脉濡数等症。但前者发病前无明显不适,实为中暑一类的病症,以卒然闷乱烦躁、甚则神昏耳聋为特征。本证系湿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证候,以神识昏蒙,时明时昧似明似昧,时有谵语为特点。前者发生于夏季或夏秋之间,本证一年四季皆可出现,多见于长夏季节。
【现代研究】
本证以神志昏迷,时清时昧,似清似昧为其特点。可见于现代医学之伤寒、病毒性脑炎、钩端嫘旋体等病。伤寒系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脏器生长繁殖,引起中毒性脑炎和虚性脑膜炎、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病毒性脑炎和构端嫘旋体原病原体及其毒素损伤脑组织和脑膜,损伤中枢神经,使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功能障碍,遂致神志不清,时清时昧,而成本证。
太阳蓄血证
太阳心阳虚证(桂枝甘草汤证)
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心阳虚欲作奔豚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太阳邪热下利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太阳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