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下利臭秽,发热,喘而汗出,肛门灼热。
副症:小便短黄,头身微痛,口渴,心烦。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见于小儿,发病较迅速。
【证候分析】
表邪不解,化热入里,表里俱热,升降失调,热在表则见发热,汗出,呼吸迫促而喘;
津液耗伤,故见口渴,小便短黄,热在里使肠道传导失职故见下利恶臭,肛门灼热;
表里俱热,故见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法则】
清热坚阴止利,兼以透表。
【代表方剂】
葛根芩连汤。
【方药加减】
泄泻:临床主要表现为泄泻暴作,便色黄褐而秽臭,腹痛或胸脘胀闷兼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微恶寒,头身微痛,此时可据本方酌加双花、神曲、厚朴、藿香等。
痢疾:临床主要表现为下利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兼有利不止,肛门灼热,小便短黄,发热口渴。此时可依本方酌加赤芍、木香、枳壳等。
【类证鉴别】
太阳邪热下利与太阳阳明邪迫大肠证:二者的共同点均为表里同病下利。不同点是表里偏重不同,前昔乃为太阳表虚证误用下法,损伤胃肠,表证尚未解,邪热内陷,壅盛干里而成,里热较重;后者乃因太阳表实证,表邪不得外解,内迫阳明,下注大肠,传导失职而成,表实偏重,故二者不难鉴别。
太阳邪热下利证与厥阴热迫大肠证:二者之共同点均以因里热所致下利为主,肛门灼热,小便短黄,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不同点是前者下利之暴注下迫有脓血,伴腹痛里急后重。故二证不难鉴别。
【现代研究】
葛根黄芩黄连汤对一般性下利及传染性下痢有良效:据报道依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肠伤寒60多例,全部治愈。严密观察其中12例最严重的病人,体温40℃以上并有神昏谵语,耳聋等,除2例在恢复期因工作转移出院未洋外全部治愈。
北京市传染病医院无论以本方加味或以本方单味黄连粉治疗一般痢疾,其治愈率几乎近100%,平均治愈天数为5.7天。
(《伤寒论汤证新编》)
肝阳化风证
邪留阴分证
气血两燔证
热盛动血证
胃虚气逆痞证(甘草泻心汤证)
冲任实热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