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少腹急结甚或坚满。
副症:神志如狂,或清或知乱,身热夜甚或夜热昼凉,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小便自利。
舌脉:舌紫绛色暗或有瘀斑,脉沉实或沉涩。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3)多有温病邪热不解的病史,致使邪入血分、热搏血审,蓄于下焦。素有蓄血之入,复患温病亦可,出现本证。
【证候分析】
瘀热内结,故身热;
卫气在外属阳,营血在内属阴;
热在阴分,夜间为阴,故发热入夜尤甚,或夜热早凉,热与血结蓄于少腹,阻碍气血运行故窘急难忍,甚或坚硬胀满,按之疼痛。
心主血藏神,瘀热上扰心神,故躁扰昏谵,妄则如狂,或清或乱。邪在血分,邪已入阴,则不欲饮水,但热邪燥液而口干,又求救于水,故虽思水润燥而不欲下咽。
瘀血溢于肠间,则大便色黑,热与血结于少腹,病不在膀胱则小便自利,舌紫绛而暗或有瘀斑,是热与血结之证,邪实血瘀,气血运行障碍,故脉来沉实或沉涩。
【治疗法则】
通下泄热。活血逐。
【代表方剂】
桃仁承气汤。
【方药加减】
若瘀热里结较甚而体质壮实者,宜加干漆、炒川连以泻火攻血;若兼胸胁痛,身灼热,燥狂者,可加犀角、生地丹参、郁金以增强其凉血解毒,通瘀破结之力。
【类证鉴别】
热结肠廚证与血结下焦证:二者皆有腹部不适及神志异常的表现,但前者系邪热与肠中之糟粗相结,腑气不通使然,病在气分,本证则由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所致,证属血分,故二者的临床表现亦有明显差异,其鉴别点如下:热型:前者多为日晡潮热,本证若见发热则表现为身热夜甚或夜热昼凉,腹部表现:前者因肠中有燥屎结滞不通,故多腹满硬痛拒按,成绕脐痛,本证乃瘀热相结于下焦,则只局限于少腹,急结甚或硬满,按之疼痛,日轻夜重。大便:前者或为便秘,或为热结旁流,本证屎虽干而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舌脉:前者舌红苔黄燥或焦燥起刺、脉沉实,本证则舌紫绛而暗,或有瘀斑,脉沉实,或沉涩,以上四点,可资鉴别。
湿滞大腼证与热与血结下焦证:二者皆有少腹硬满,神志异常的表现,但前者系湿浊上蒙清窍,下阻肠道传民失司所致,湿热久羁,肠道气机痹阻,故少腹硬满,但既非燥屎,又非瘀热互结,故虽硬满却很少疼痛,本证因热搏血瘀,蓄于下焦,放少腹急结难忍,甚或硬满疼痛;前者神识昏蒙,时明时味,似明似昧,如醉如痴,本证则昏谵躁扰,妄为如狂;前者大便不通,舌苔垢腻,本证则大便色黑易解,舌紫绛而暗,或有瘀斑,二证显然有别。
【现代研究】
(1)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基础:
有人以美国精制大肠杆菌内毒素注入日本大耳白家兔体内,造成“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并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白兔出现高热、眼球结合膜和耳部血管明显充血,心跳快、呼吸急、拒食、反应迟钝等热毒亢盛表现,立即致死解剖观察,见皮下、腰大肌、内脏均有瘀血、出血。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病现检查见广泛高度瘀血、出血、血浆及红、白细胞瘀积,微血栓及混合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PFAH染色证实广泛微血栓形成,肺、肾经电镜常规制片观察,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内皮细胞肿胀或破坏,血小板粘附聚集,顆粒释放,构成微血栓;肺泡壁毛细血管腔内多数微血栓及广泛离度瘀血、肺泡壁增宽变:成纤维细胞、腔原纤维、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增多、出血、水肿、Ⅱ型上皮细胞稍多。盐水及空白对照组相应观察均基本正常,符合中医热毒与血瘀的理论和特征,对研究该证和治法有实用价值。
(2)热与血结,多结于少腹和小腹部位,即所谓血热搏结于下焦,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由于热与血结的部位不同,影响膀胱者,可引起小便不利,未影响膀胱者,则小便自利。有人对经闭如狂,少腹硬满;便自利者,诊为热与血结证,投以挑仁承气汤加味泄热祛瘀而获效。有人对阴道大而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导致小腹急结硬满,小便闭结不通者,诊为热与血结证,投以桃核承气汤而病愈。可见小便利否不是该证的诊断依据,而少腹急结梗满方为其主症,加之典型瘀血舌脉,即可对本证做出诊断。
胃经热盛证(阳明经证)
阳明胃热津气两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
阳明胃热津伤气逆证(竹叶石膏汤证)
阳明湿热证(栀子柏皮汤)
阳明湿热兼表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阳明湿热里实证(茵陈蒿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