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湿热兼表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阳明湿热兼表证

【临床表现】

主症:身目发黄,发热恶寒。

副症:无汗身痒,小便不利。

舌脉:苔白或薄黄,脉浮。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伤寒病湿热郁结于里,胶结不解,影响肝胆疏泄功能。

胆汗外溢,则身目发黄,小便不利;

表邪不解,故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表证;

苔白腻或薄黄,脉浮均为阳明湿热兼表证之候。

【治疗法则】

解表散邪,清利湿热。

【代表方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方药加减】

黄疸:临床表现为黄疸初起,轻度目黄或不明显,畏寒发热头重身疼,倦怠无力,脘闷不饥,小便黄,苔薄腻,脉浮弦或浮数,可依本方合甘露消毒丹化裁治之,

【类证鉴别】

阳明湿热兼表证与阳明湿热里实证:二者均为实热证,属阳黄,前者以发热恶风身痒,小便短赤,脉泮数为主,后者以身热不扬,无汗,口渴而饮,小便短赤,腹满脉滑数为主,此证属表,彼证属里,

阳明湿热兼表证与阳明湿热证,二者均属阳黄,前者以发热恶风,身痒脉浮数为主,后者以身热不扬,心烦懊侬无汗,脉滑数为主,二者迥然有别。

【现代研究】

麻黄的水浸出物,可使小白鼠之自发运动亢进,对大白鼠的皮质和海马依振幅迷波的觉醒脑波型具有持续作用,这说明它具有兴奋中枢,抗过敏,抗补体之作用。

(《汉方研究》1989年3月)

赤小豆具有解毒、利尿、消炎、缓下之作用,对因皮肤病内陷所致的肾炎发生的浮肿有良效。以上为今西义则先生的见解。

(《汉方的研究》1988年1月)


少阳兼阳明证(大柴胡汤证)
少阳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证)
少阴痰热闭阻咽痛证
少阴虚热咽痛证
心肝火盛证
心脾血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