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阳虚证肺虚寒证阳气亏虚,肺失温煦,以咳嗽气喘,畏冷肢凉,吐稀白痰,胸闷,苔白滑,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肺阳虚证,又称肺气虚寒证。是指肺阳不足,气虚卫外不固而出现的证候。多由内伤久咳、久哮,肺气耗损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吐涎沫,质清稀而量多,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冒,面白神疲,气短息微,口不渴,舌质胖淡,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弦。
本证常见于"肺痿"、"哮喘"等疾病中。肺阳虚证应与"肺气虚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相鉴别。肺阳虚,肺虚寒。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不张,肺硬变,矽肺,或合并慢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病机
阳气亏虚,肺失温煦。本证多见年高体弱或阳虚之人。多因久咳、久哮、久喘,使肺气耗损而致。每于冬寒季节病情加剧。旧肺阳不足,气虚卫外不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清阳不布,以及肺虎气失所主故表现肺痿、哮证、喘证、肺胀、感冒等疾病。
体征
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头眩,会少,口不渴。舌质淡,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
中医治疗
温肺益气,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一)内服方药:甘草干姜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l剂。(二)加减变化:若咯吐涎沫最多,且尿频加煨益智仁10克;喘促短气可加钟乳石15克、五味子6克,另吞蛤阶粉1.5克;若喘咳日久及肾,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可加胡桃肉10克、沉香3克、附子10克、补骨脂10克。如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可加苏子10克、橘皮10克、半夏10克、前胡10克;若伴血瘀,颈脉动甚,而唇紫绀,加丹参15克、当归10克、苏木10克;若肺阳虑而卫外不固,反复受寒感冒,症见无汗恶寒较甚,发热较轻,脉不浮反沉,可去桑白皮、茯苓、紫菀,加麻黄6克、附子10克、细辛3克。 (三)药物外敷:天雄、川乌、附子、桂枝、官桂、桂心、大腹皮、白檀香.木香、北细辛、川椒、干姜各60克。上药入适量麻油熬去渣,再加适量黄丹成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膏摊于消毒布上,先用碘酒将背部两肺俞穴消毒,然后用酒精洗去碘酒,再用毫针刺肺俞穴,得气后起针,不间断连续贴用l~2个月。并注意避受寒冷。治多年阳虚哮喘者。(四)饮食疗法: (1)胡桃人参汤:胡桃肉20克(不去皮)、人参6克(或党参20克)、生姜3片。加水适量同煎职汁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调味,每天吃1次,睡前温服。治咳喘。(2)猪肺汤:猪肺1只,洗净,加水适量,煮七成熟,放入适量生姜、葱、食盐、味精,文火煨熬至熟。可经常食用。
施治要点
(一)肺阳虚多由肺气虚发展而成,其治疗应用温肺散寒的干姜、细辛、胡桃肉、冬虫夏草、钟乳石等药为主,还须配合补益肺气的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之品,组合成方,机圆法活,以治其本。 (二)肺疾虚证多责阴虚,然咳嗽、哮喘、肺痈、肺痨、肺痿等病屡见阳虚,并且易伴外寒、痰饮、或肺肾阳气俱虚。其治疗常用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方用小青龙汤化裁,麻黄、白芥子、黄芩、甘草、桂枝、干姜、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厚朴、细辛;或用温肺健脾化痰,方拟六君子汤加味,党参、焦术、茯苓、法半夏、陈皮、干姜、五味子、厚朴、杏仁、莱菔子、甘草、细辛、桂心;或温补肺肾,肾气丸化裁,熟地、山药、党参、胡桃肉、茯苓、附片、枣皮、丹皮、桂心、干姜、五味子等。要着重温化痰饮。 (三)本证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而久病归肾,使患者表现咳喘、咳痰清稀外,易伴面浮身肿、心悸、面唇青紫、舌胖、苔白滑等阳虚水停之危重之证,可用补肾利水之品以治。
针灸
咳嗽取穴肺俞、风门、列缺、天突,痰多配足三里、丰隆;哮喘取穴天突、定喘、内关、列缺、肺俞、肾俞、关元,胸闷配膻中、气海,用补法。艾灸取肺俞、肾俞、关元三穴。
护理
病室应保持清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病室内避免烟尘,要注意避免哮喘的各种诱发因素。加强锻炼,多作呼吸保健操,气功锻炼。注意保护机体阳气,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少阳半表半里证(小柴胡汤证)
少阴痰热闭阻咽痛证
少阴虚热咽痛证
心肝火盛证
心脾血虚证
肝脾两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