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
副症:唇、舌、咽、鼻干燥失润或身热恶寒,或胸痛咯血。
舌脉: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诊断要点】
(1)必具主症
(2)恶寒发热并见,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燥邪伤及肺津,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燥胜则干”,故见舌唇咽鼻干燥欠润。
肺气通于皮毛,肺为燥邪所袭,所以恶寒发热并见,
若燥邪化火,灼伤肺络,可见胸痛咯血。
燥邪伤津、津伤阳亢,故舌质多红,
燥邪袭表则苔多白,燥邪袭肺则苔多黄。
燥热伤肺故脉数。
【治疗法则】
润肺止咳。
【代表方剂】
清燥救肺汤加减。
【方药加减】
感冒:其特点是干咳或痰少质粘不易咯出,伴有恶寒发热,咽干鼻燥等症,舌红苔白而干,脉数,治以清宣燥邪,肃肺化痰,方选《温病条辨》桑杏汤加杷叶,瓜蒌等。
干咳:其行点是干咳无痰,口咽千燥,便干,伴有身热恶风,舌红苔薄黄,脉数。治以清燥润肺,方选喻昌淸燥救肺汤加连翘、鱼腥草、沙参等。
胸痛:其特点是干咳,咳则胸部疼痛,口干舌燥,伴有恶风身热等症,舌红苔薄黄,脉数,治以淸燥润肺,化痰通络,方选《温病条辨》杏苏散加降香、桔叶、瓜络等。
【类证鉴别】
风热犯肺与燥邪犯肺证:二证均为外邪袭表的表证,但前者由于是风热之邪,所以发热重,恶风寒轻,伴有口渴,尿黄,目赤等。后者由于感受燥邪,所以干咳或痰少而粘,唇、舌、咽、鼻干燥等,临床不难鉴别。
肺阴虚与燥邪犯肺证:二证均有咳嗽痰少而粘,不易咯出的共同症状,但肺阴虚有阴虚火旺的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的特征,而燥邪犯肺有燥邪袭表的恶寒发热的表证特征,而无肺阴虚的阴虚火旺的症状。
痰浊阻肺证
大肠液亏证
大肠湿热证
湿阻大肠证
大肠结热证
太阳阳明邪迫大肠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