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饮停胃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寒性水饮停积于胃,以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稀涎,苔白滑,脉弦为主的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胃反、胃缓等疾病中。
【别名】
胃寒饮停证、痰饮停胃证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嗜饮无度;或手术创伤,劳倦内伤,中阳不振,水停为饮,留滞胃中,胃失和降所致。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口淡不渴,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
寒性水饮停积于胃,以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水稀涎,苔白滑,脉弦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病因】
寒饮停留中焦,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脘腹痞胀;饮邪留积胃腑,则胃中有振水声;停于胃,胃气上逆,水饮随胃气上泛,则呕吐清水痰涎;饮邪内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饮为阴邪,津液未伤,则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弦,为水饮内停之征。
【治法】
温胃化饮
【方药】
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
常用中药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半夏、生姜等。
针灸治疗
取中脘、公孙、巨阙、厉兑、丰隆,用泻法。可灸。
冲任实寒证
太阴兼太阳证(桂枝人参汤证)
少阴阳虚寒湿证(附子汤证)
热结肠腑证
热郁胸膈证
燥热伤肺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