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任实寒证

冲任实寒证

【临床表现】

主症:经行延后,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或宮寒不孕,或产后腹痛。

副症:经行量少,色黯红,质正常,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兼见面色青白,肢冷畏寒。

舌脉:舌紫而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紧或沉。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二项,加上典型舌脉。

(3)冲任实寒证多具有病程校短,身体素质较好,多见于年青体壮者之特点。

【证候分析】

经期产后,调摄失宣,或感于风寒邪气,或伤于生冷食物,或误用寒凉药物,寒搏于血,血为寒凝,运行不畅,阻滞冲任,因而月经延后,经量减少。

寒邪客于胞中,凝血滞气,则小腹冷痛拒按,经色黯红,有块,温则血消而瘀滞稍通,故得热则冷痛稍减。

寒邪阻滞于内,阳不外达,则面色青白,肢冷畏寒。

若寒湿袭于下焦,累及冲任,寒湿搏结经血,血气不运,故经行一二日或经期小腹疼痛。

若产后百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血为寒凝,滞而不通,故见产后腹痛,舌、脉之征均为寒湿阻滞所致。

【治疗法则】

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

小腹逐瘀汤、温经汤、缩宫逐瘀汤。

【方药加减】

月经后期:其特点为经期延后,量少或正常,经色黯红,质正常,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减,面色青白,或肢冷畏寒,唇色黯红,舌紫而黯,或有瘀点脉沉而沉涩。此乃经行产后,外感寒冷,或内伤生冷,寒邪乘虚袭与血相搏,血为寒凝运行不畅阻滞冲任,血海不能及时满溢而发病。治疗温经散寒,活血行滞,选用温经汤益气通阳,活血祛瘀。

腹痛甚者:酌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以化瘀止痛。

经量过多:去莪术、牛膝,加炮姜炭、焦艾叶以温经止血,

痛经:其特点为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缓,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有身冷身痛,苔白,脉沉紧,此乃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而作痛。治疗宜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方选少腹逐瘀汤。全方以温经活血止痛见功,但除湿之力不足,故加苍术燥湿化浊,茯苓健脾渗湿。

不孕:其特点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少腹冷痛。面色晦黯,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淸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此乃寒凝血瘀,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为病。治疗宜用温宫散寒,调补冲任之法。方选毓麟珠(《景岳全书》)加紫河车丹参,香附。如腰痛似折,小腹冷甚,脉沉迟者,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以温肾壮阳。

产后腹痛:其特点为产后小腹冷痛,拒按,或得热痛减,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有块。伴畏寒肢冷,舌质黯,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涩。此乃产后起居不慎,风冷乘虚侵入冲任,恶血败瘀留滞而为病,治宜散寒行滞,方用缩食逐瘀汤(当归、川弯、蒲黄五灵脂党参枳壳、益母苹)加肉桂心。或选用香桂散(《证治准绳》)合失笑散,加小茴香吴茱萸

腹胀:甚于痛者适加台乌、延胡、枳壳

【类证鉴别】

冲任实寒证与冲任瘀阻证:两证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方面有相似之处,瘀阻之证常常是实寒之证的进一步发展,但亦有一定的区别,从病因而论,实寒证多由经期、产后冲任空虚,而外寒直客所致。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是此义。然而瘀阻证之发生大都是七情内伤,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经络瘀阻不畅,而后殃及冲任。虽有寒凝血瘀之因,但仅足其一,中是唯一另外瘀阻这让病程较长,大多有形可查。实寒证以寒征为主,瘀阻这证以瘀征为主,两者备异。

【现代研究】

对如于冲任实寒证的产后宫痛,用散寒逐瘀法治疗有较好疗效。

根据临床观察,缩宫逐瘀汤、生化汤、香拈散,用于产后,能加速子宫复原,减少宫缩胀痛。考三方皆有佛手散(川芎、当归)。《中药大辞典》谓"对离体家兔子宮,用当归后,可使不规则子宫收缩转变为有组织型(规律性加强,节律减慢,收缩波间膈延长,收缩力有增无减)作者认为此为当归治痛经之药理基础“川芎直接作用子子宫,对平滑肌有抗痉作用,故二药为治产后腹痛的首选药(虚证亦适用)五灵脂、蒲黄、益母草等均能增强子宫收缩,故疗效显著。


老年阴阳两虚证
肝气犯脾
肝气郁结证
肝火上逆证
肝胃不和证
肾精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