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尿频而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遗尿。
副症:面色?白,腰酸神疲,形寒肢冷。
舌脉:舌淡胖、苔白润、脉沉细迟弱。
【诊断要点】
(1)具备一项主症,具备二项副症,加典型舌脉。
(2)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久病之人。
【证候分析】
膀胱虚寒,气化失司,约束无力,故小便频而清长,或见遗尿、夜尿、尿后余沥不尽,本证多由肾阳虚、肾气不固所致,故见腰酸、神疲,面白、肢冷.
【治疗法则】
温肾缩尿。
【代表方剂】
缩泉丸、菟丝子丸。
【方药加减】
小便余沥:排尿困难,小便后又滴沥不尽,治用大菟丝丸。
小便不禁:小儿遗尿用闭泉丸、劳动后小便迫急不禁,用固浮汤。
【类证鉴别】
肾气不固证与膀胱虚寒证:两证的病机基本相同,都展肾虚不能固摄,但二者临床表现的范围不同,膀胱虚寒主要表现为尿关不固而见小便频数清长,余沥不尽,尿、胎、带的不能固摄。可以认为膀胱虚寒属于肾气不固之一种。
【现代研究】
见肾气不固。
太阳表郁内热证(桂枝二越婢一汤)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证)
太阳蓄血证
太阳心阳虚证(桂枝甘草汤证)
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心阳虚欲作奔豚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