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脱证

血脱证

【临床表现】

主症:突然大量失血,或慢性失血久而不愈。

副症: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气微而短,四肢清冷,甚则昏厥、不省人事。

舌脉:舌淡白,脉空虚或芤,或微细欲绝。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及典型舌脉。

(3)本证有明确的出血史,多属于严重阴血亏耗,阳气衰少的证候。

【证候分析】

由于大量失血或长期慢性出血,以致肌肤失濡,故见面色苍白,夭然不泽,舌淡;清窍失滋故见头晕眼花;心神气养则见心悸怔忡: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大量失血必然导致气无所依,酿成气随血脱之患,故见四肢清冷,甚则昏厥不省人亊: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则见脉空虚,或脉微欲绝,血失阳无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治疗法则】

益气养血固脱。

【代表方剂】

独参汤、参附汤、人参养荣汤。

【方药加减】

衄血、呕血、便血:骤然大量的衄血、呕血、便血,或反复慢性长期出血不愈的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夭然不泽,头晕眼花,四肢清冷,治以益气固脱,方选独参汤或当归补气汤;

大汗淋漓:手足厥逆,脉细欲绝,甚则昏厥不省人事者。治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选参附汤或四逆汤治之。俟血止阳回再审因论治。

【类证鉴别】

血虚证与血脱症:见血虚证“类证鉴别“。

清阳不升证与血脱证:由于清阳不升,脑海失养而发为眩晕昏仆,面色苍白,气息低微与血脱证所出现的昏厥不省人事,手足厥逆,面色苍白等症相似。但清阳不升所致昏仆多因元气素虚,加之悲恐,疲劳过度或饥饿,受寒等因素诱发,由于一时气机不相顺接,中气下陷固发作:而血脱证则多发于大量失血或长期慢性失血之后,二者在病因上不同。血脱证在气随血脱之后,则可演变成气血两亏,血虚阳脱之证。


肝阴虚证
热入营血证
肝火上炎证
寒滞肝脉证
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