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验方

【组成】乌梅4g、川椒4g,炮附子9g,干姜4g,桂枝9g,党参10g、当归10g,细辛4g,半夏8g,黄连7g,黄柏3g,吴茱萸5g。

【功效】温补肝阳,通调寒热。

【主治】腹痛,属阳虚肝寒,寒热错杂者。症见右上腹非持续性疼痛,恶心、口苦,大便干燥,睡眠差;舌质淡、苔根黄腻,脉沉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乌梅丸乃寒热并行、补泻兼施之剂。乌梅为方中主药,用醋浸则更益其酸,味酸人肝,能生津液、益肝阴、止烦渴;当归补血养肝,与乌梅相伍,可养肝阴,补肝之体,益肝之用;附子、干姜、桂枝温经回阳以制其寒;辅以川椒、细辛味性散,通阳破阴;黄连、黄柏泻热;人参益气健脾,培土以制肝木。此方以五味热药温肝阳,人参益肝气,乌梅、当归补肝体;连柏清其相火内郁之热,形成补肝且调理寒热之方,正好针对厥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乃由肝虚、肝阳不足而肝寒,“积阴之下,必有伏阳”,以致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进而影响脾胃不和,升降失常。脉象当为弦而无力或弦而不任重按或弦缓。推而广之,本方除可用于治疗蛔厥外,还可用于治疗“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以及肝虚引起的寒热往来、头晕、胁胀、脘满疼痛、阴疝等厥阴寒热错杂证。

【验案】梁某,女,45岁,1997年11月M日初诊。

患者右上腹非持续性疼痛,胃脘部不适已5年,经省某院彩超诊为“慢性胆囊炎”,时有恶心、口苦,大便干燥,睡眠差。经多方求医,服用中、西药效不佳。症见腹痛,形体胖,面色苍白,脉沉无力;舌质淡、苔根黄腻。

处方:乌梅丸加减。乌梅4g、川椒4g,炮附子9g,干姜4g,桂枝9g,党参10g、当归10g,细辛4g,半夏8g,黄连7g,黄柏3g,吴茱萸5g。

7剂后,疼痛程度减轻,次数减少,饮食稍增,大便日1次,脉象寸尺沉弱,右关弦滑,左关弦细,苔腻减。前方加生黄芪10g,继服7剂。患者疼痛未作,饮食正常,大便日行1次,脉象和缓而愈。

随访1年,右上腹疼痛未作。

〔国万春,魏彦国.李士懋教授乌梅丸应用点滴[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2):28〕


慢性呼吸衰竭验方_晁恩祥
喘促验方_徐经世
咳喘验方_徐经世
肺源性心脏病验方_唐祖宣
肺痈验方_刘志明
肺痈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