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柴胡9g,桂枝9g,前胡9g,厚朴9g,茯苓9g,木香9g,陈皮9g,白芷6g,苍术6g,甘草6g,生姜6g。
【功效】化湿通阳。
【主治】胁痛,属湿浊内困,阳气不振者。症见胁肋胀痛,全身乏力,厌食油腻,恶公呕吐,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本证虽呈畏寒、嗜睡、便溏、尿清、苔白舌淡等阳虚证候,但其脉弦滑,不见虚象,可知此乃湿浊内困、阳气不得伸展所致,故不宜作阳虚论治,而应以疏通表里、化湿通阳治之。方中柴胡、前胡、白芷疏散表邪;桂枝、生姜、木香通阳化湿;陈皮、甘草、茯苓和中运脾;苍术化湿。如此则阳气得通,湿浊自然分化。
【验案】周某,男,39岁,1977年10月27日初诊。
两侧胁肋部胀痛5年,加重1周。患者1972年患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至今未愈,平时感觉两胁胀痛,全身乏力,厌食油腻,恶心呕吐;查谷丙转氨酶持续在400U/L以上,曾住院治疗,无明显效果。1周前劳累后再次出现发热症状,待热退之后,出现畏寒,精神倦怠,嗜睡,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诸症;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中医诊断:胁痛。
中医辨证.?湿浊内困,阳气不振。
治法:化湿通阳。
处方:柴胡9g,桂枝9g,前胡9g,厚朴9g,茯苓9g,木香9g,陈皮9g,白芷6g,苍术6g,甘草6g,生姜6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12日二诊:畏寒减轻,但肝区仍痛,夜寐不安;腻苔渐化,脉弦滑,加板蓝根15g、茵陈9g、夜交藤9g。15剂。
12月4日三诊:畏寒已解,精神渐复,夜寐较安,偶有肝区疼痛。苔腻渐化,脉弦滑。仍守前法调理至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78-279〕
健忘验方_成肇智
健忘验方_成肇智
健忘验方_成肇智
失眠验方_成肇智
失眠验方_成肇智
失眠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