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验方

【组成】太子参9g,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白芍9g,川楝子6g,延胡索6g,滑石15g,玄明粉4.5g,鸡内金7g,橘核12g,枳实6g,金钱草24g,甘草6g。

【功效】清热除湿,疏肝利胆和胃。

【主治】胁痛,属肝胆湿热者。症见胁痛不适,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偏干;苔薄黄腻,脉弦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胁痛一证,主要责于肝胆,因其经脉皆循胁肋。胁痛患者常以肝胆湿热证候为主,即使有些患者出现胁痛隐隐,神疲乏力等阴虚、气虚之证,亦常伴有肝胆湿热证候。肝胆湿热与肝气郁滞可互为因果,临床常常并见。因此刘老认为清利肝胆湿热,疏通气机是治疗胁痛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临证常以大、小柴胡汤及四逆散为基本方灵活变通。若肝脾失和,气机郁滞明显,则多选用小柴胡汤、四逆散;若里气未虚,又出现肠胃燥结等湿热化火之象,则选用大柴胡汤。同时还兼顾调理脾胃,扶助正气,常用太子参、柴胡、黄芩、半夏、当归、白芍、枳壳、川厚朴、郁金、茯苓、砂仁、滑石、甘草等。

【验案】钱某,男,15岁,1980年1月5日初诊。

患者近1个月中多次出现突然发作的右胁部绞痛,疼痛难忍,手足发凉,冷汗自出,每次发作时间约持续2个多小时。曾做胆囊造影、胃钡餐透视、肝功能等多项检查,除见胆囊增大外,余未见明显异常。现症见右胁疼痛不适,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偏干;苔薄黄腻,脉弦细滑。证属肝胆湿热。治宜疏利肝胆,清热除湿,佐以和胃。

处方:太子参9g,柴胡9g,黄芩9g,半夏9g,白芍9g,川楝子6g,延胡索6g,滑石15g,玄明粉4.5g,鸡内金7g,橘核12g,枳实6g,金钱草24g,甘草6g。

服5剂后,右胁剧痛未发,宗前法加减,治疗近3个月痊愈。

〔周立民.刘志明治疗湿热证的经验[J].中医杂志,1987(5):19-20〕


失眠验方_成肇智
失眠验方_成肇智
烦躁验方_成肇智
烦躁验方_成肇智
惊恐验方_成肇智
惊恐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