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玄参10g,麦冬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0g,生甘草10g,炙百部20g,忍冬藤20g,鱼腥草20g,北沙参20g,冬瓜子30g,野荞麦根30g,蒲公英30g,七叶一枝花15g,连翘15g,薏苡仁15g。
【功效】补气益阴,化痰降气。
【主治】肺癌伴转移,属正虚邪实者。症见胸痛,气急,体力下降,消瘦,精神困惫,语声沉闷,偶有咳嗽咳痰,胃纳欠佳,舌淡红,苔中厚腻,脉弦而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何老常自拟肺痿肺痈汤加减治疗此类气阴两虚、痰湿瘀毒互结之证。方中北沙参滋养肺阴;玄参清热滋阴、解毒散结;麦冬、冬瓜子润肺化痰、泻热生津;炙百部润肺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桔梗宣肺祛痰;黄芩、忍冬藤、鱼腥草、野荞麦根、蒲公英、七叶一枝花、连翘清热解毒;薏苡仁利水渗湿、解毒散结;生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益气止痛、调和诸药。何老急则治标,待标证得以控制再治本,常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味治疗。本方证辨证准确,药证合一,使正扶邪祛,标本兼顾,故可获良效。
【验案】患者,男,51岁,2006年4月10日初诊。因胸痛6个月、气急3个月,确诊为右上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3个另。患者6个月前开始感到右侧胸部隐痛,3个月前始明显感到体力下降,消瘦,右侧胸痛逐渐加重,检查诊断为右上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不能手术,已做4次化疗。刻诊:精神困惫,语声沉闷,胸痛气急,偶有咳嗽咳痰,胃纳欠佳,有时做噩梦。舌淡红,苔屮厚腻,脉弦而虚。辨证属正虚邪实证,自拟肺痿肺痈汤加减治疗。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4月24H复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气急,胸痛,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考虑痰浊深重,难以即时化解,原方再加补气益阴、化痰降气之药。处方:北沙参20g、黄芪20g、百部20g、旋覆花20g、延胡索20g、鱼腥草20g,猪苓30g、茯苓30g、荞麦根30g,连翘15g、佛耳草15g、老鹤草15g、女贞子15g,黄芪10g、桔梗10g、焦麦芽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8日三诊:气急转平,精神好转,胸痛胸闷减轻,胃纳改善,舌淡红,苔白略腻,脉弦。续服原方14剂。
5月22日四诊:气急已平,精神好转,胸痛胸闷瘥,胃纳改善,舌淡红,苔白略腻,脉弦。h拟参芪苓蛇汤加味治疗。处方:南沙参20g、北沙参20g、黄芪20g、延胡索20g、旋覆花20g,女贞子15g、佛耳草15g、矮地茶15g、老鹤草15g,猫人参40g,白花蛇舌草30g、猪苓30g、茯苓30g、荞麦根30g,薏苡仁60g(另包),焦麦芽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此后一直以本方略变药味投叫,患者病情稳定。
〔徐光星,何若苹.加减化裁随证治之——何任治疗癌症学术经验探究(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697〕
抑郁症验方_成肇智
发狂验方_成肇智
发狂验方_成肇智
发狂验方_成肇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李玉奇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镜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