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验方

【组成】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3g,广郁金10g,制黄精10g,陈皮5g,灵芝10g,扁豆10g,山药10g,生薏苡仁12g,炒续断15g,炒杜仲15g,丹参10g,天麻10g,白英15g,蛇果草15g,炒谷芽12g,猪殃殃30g,白花蛇舌草30g。

【功效】健脾化湿,清化瘀热。

【主治】胃癌术后、放化疗后并发症,属瘀热夹湿,脾胃气虚者。症见胃纳不馨,头晕腰酸,背脊酸楚,舌苔薄黄腻,脉濡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证病机为脾胃气虚,热邪夹湿。治宜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瘀化湿。故张老用炒白术、炒白芍、灵芝、山药、薏苡仁益气健脾祛湿,为君药;辅以制黄精、炒续断、炒杜仲等滋补肝肾扶正,为臣药;丹参、广郁金、陈皮、天麻等合用行气活血、导滞化瘀;白英、蛇果草、炒谷芽、猪殃殃、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抗癌,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胃、清热化湿、解毒抗癌之功。张老用方,平补五脏,扶正固本,行而不破,攻不伤正,效如桴鼓。

张老对于胃癌术后的调治,扶正着重调脾胃,生化气血;祛邪着重清化瘀热,抗癌消肿。其常用的抗癌药物有白英、白花蛇苦

草、蛇果草、八月札、薏苡仁、灵芝等。兼有白细胞减少者,加猪殃殃;兼有贫血者,加当归身、杭白巧、制黄精、枸杞子、制何首乌;胃镜下见吻合口糜烂者,加蝉蜕、蒲公英、芙蓉叶;见息肉增生者,加生牡蛎。对于胃癌术后癥积虽去,正气受损,脾胃不足,呈气血两亏、脾胃虚弱之证者,张老主张术后宜以扶正为主,调理脾胃,擅用太子参合白术益气健脾;胃癌术后常并发贫血,加之放化疗对人体正气的损害,患者常出现头晕乏力、耳鸣眼花、腰酸膝软、消瘦等虚损之症,常用制黄精配灵芝补中疗虚;对于胃癌术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者,常有神疲乏力、纳食减少、大便溏薄或泄泻等症状,常用山药、白扁豆健脾和中;胃癌术后肿块虽去,但余毒未清,宜清除体内热毒,防止死灰复燃,则喜用白花蛇舌草辅以蛇果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胃癌术后常见脘闷嗳气、胸胁胀痛、痛无定处、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等肝郁气滞之症,常用制香附伍广郁金疏肝解郁;胃癌手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常用薏苡仁配生牡蛎软坚抗癌。

【验案】患者,男,68岁。1999年11月10H在复合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窦部肿瘤约4cmx3cm,浸润至浆膜层,幽门下淋巴结数只,大如小胡桃。术后病理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胃大弯淋巴结1/8转移。术后行LFM方案化疗6个疗程。2000年11月23日查CT示:胃癌术后,胰头前后方均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所致。予化疗3个疗程,2001年3月21日复查CT示:胃癌术后,胰头后方肿大的淋巴结有所增大,其余情况同前。停止化疗,予放疗,仅做1次,患者不能耐受而放弃。3月29日某医院PET-CT示:中上腹部FDG代谢异常增高灶,结合病史,考虑胃癌术后转移所致。刻下症:精神疲乏,动则气促,胃纳不馨,头晕腰酸,背脊酸

楚,古苔薄黄腻,脉濡细。查白细胞3.5xl09/L。证属瘀热夹湿,脾胃气虚。治法:健脾化湿,清化瘀热。以上述经验方1治之。每日1剂,水煎服。另外,每日冬虫夏草4只炖服。以后2周复诊1次,随症加减。6月18日复查CT示:胰头后方淋巴结明显缩小。坚持服用中药治疗。12月3日复查CT示:胃癌术后,脂肪肝,肝内钙化灶。继续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生活起居如常人。

〔高尚社.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辨治胃癌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3-4〕


重症肌无力验方_王烈泉
荨麻疹验方_王烈泉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王烈泉
验方_王烈泉
过敏性紫癜验方_王烈泉
哮喘验方_王烈泉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