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验方

【组成】太子参24g,当归9g,白芍9g,白术12g,生黄芪21g,焦麦芽27g,焦山楂27g,焦神曲27g,茯苓12g,甘草6g,广陈皮9g,厚朴12g,何首乌9g。

【功效】补肾健脾利湿。

【主治】乙状结肠癌,属脾肾两虚,湿浊凝聚者。症见精神倦怠,声音微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差,苦淡,苔白腻,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证乃脾肾两虚,湿浊凝聚所致,治宜补肾健脾利湿。方中太子参、生黄芪补气健脾;当归行血,行血则便脓自愈;白芍性味酸甘,补脾制肝;白术、茯苓、何首乌健脾;广陈皮、厚朴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脾肾得补,湿浊得散,诸症消失。

【验案】患者,女,56岁,1989年5月3日初诊。1989年1月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便后疼痛仍不缓解,大便呈脓血样,每日6~10次,无明显里急后重感;食量急剧减少,由每日450g减少至150g,体重也随之下降;伴体倦乏力,面色苍白。2月10日在某医院就诊,经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肿块,经肿瘤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腺癌(混合型,中分化II级)。3月14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1个2.5cmx2.5cm大小的肿块,呈环状增大;肠腔变窄、出血、溃烂,肠旁淋巴结转移。因病已属晚期,故仅行肿瘤姑息手术。术后合用化疗,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治疗1次后,出现头晕、呕吐、严重耳鸣、脱发,食量进一步减少,白细胞降至2.7xl09/L,被迫停止化疗。时感到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大便时干时稀,伴有黏液;全身乏力,精神倦怠,形体消瘦,食欲欠佳。遂求治于刘老。症见:精神倦怠,声音微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辨证:脾肾两虚,湿浊凝聚。拟补肾健脾利湿为法,以上述经验方治之。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5月24日):原方服用20余剂后,患者自觉腹痛明显减轻,食欲、精神有所好转,体力逐渐恢复;大便调畅,日行1次,无黏液。前方加赤芍9g,桑椹15g。

三诊(6月23日):服原方30剂后,患者精神、体力基本恢复正常,食欲与体重也相继增加。前方去桑椹,加山药15g,枳壳9g。同时予西黄丸每日2g,分2次服。1992年11月10日行CT、B超

及癌胚抗原等检查,均无异常。此后坚持服用中药,健康状况良好。

〔刘如秀.刘志明治疗恶性肿瘤验3则[J].中医杂志,1994,35(7):397-399)


验方_李今庸
验方_李今庸
单纯性紫癜验方_李今庸
单纯性紫癜验方_李今庸
单纯性紫癜验方_李今庸
单纯性紫癜验方_李今庸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