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验方

【组成】夏枯草30g,浙贝母20g,牡蛎30g,三棱10g,莪术15g,法半夏15g,炙鳖甲30g,黄药子10g,瓜蒌壳15g,连翘15g,金银花3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赤芍15g,炒稻芽30g。

【功效】清热养阴,活血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淋巴瘤术后并发症,属痰火疲胶结,阴液亏虚者。症见双耳前后淋巴瘤,硬如额骨,大如鸽卵,无疼痛,无明显压痛,口干,舌红,苔薄白花剥,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郭老认为此病与古人所述“马刀侠瘿”相似,系少阳胆火内盛,炼液成痰,火热灼津,阴液受伤,以至于痰瘀阻滞,凝结成块,停聚于少阳经络部位。其运用“攻邪已病”的肿瘤治疗思路进行施治。治疗上宜清肝胆火、化痰软坚、散结消肿、活血化瘀为治,处以消瘰丸加减。郭老认为,过早使用补法治疗癌症,不仅获效甚微,反见加快癌细胞扩散转移之弊,故认同张从正“攻邪已病”的治疗思想,对于未见明显气虚表现的早期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以化痰活血软坚、消散邪毒为主法,需慎用补益药,以攻逐癌邪贯穿始终,当攻去一分癌邪,则保住一分正气,正如张从正所说“盖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则适足资寇”。郭老以为本方善消无名肿块,用于治疗淋巴瘤和乳腺癌,疗效颇佳。

【验案】患者,女,57岁,2013年12月1日初诊。因“左耳后淋巴瘤术后1个月”就诊。刻诊见:双耳前后各有1枚淋巴瘤,硬如额骨,大如鸽卵,无疼痛,无明显压痛,原左耳后两枚淋巴瘤已手术切除较大的1枚(病理活检示:MALT淋巴瘤),口干甚,舌红苔薄白花剥,脉细弱。考虑为痰火瘀胶结,阴液亏虚。治疗上当清热养阴,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法。方用消瘰丸加减。

12月11日二诊:诉服上方未见特殊不适,脉症同前,嘱其原方续服。

12月29H三诊:诉服上方2周,右耳肿块似有松动迹象。刻诊:触其右耳后肿瘤,已软化如鼻翼,左耳无变化。邪毒有欲散之象,继续予以化痰软坚散结,佐以活血化瘀,仍以消瘰丸为基本方加减,处方:夏枯草30g,浙贝母20g,牡蛎30g,玄参20g,黄药子10g,桃仁10g,红花10g,路路通15g,当归尾15g,山慈菇10g,法半夏15g,制鳖甲30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炒稻芽30g。

2014年3月3口四诊:右耳后肿瘤已消失,仍余左耳肿块已由鸽卵大小减如蚕豆大,口干亦稍好转,汚红苔白腻,脉细弱。现症状虽已明显减轻,毒势已衰,治疗仍当以化痰散结、软坚消积为主,以防邪毒散而复聚,佐以养阴活血治疗。处方:鳖甲30g,三棱15g,莪术15g,玄参20g,浙贝母20g,法半夏18g,夏枯草30g,赤芍20g,桃仁15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5g,山慈菇10g,薏苡仁30g,石斛15g,麦冬20g,炒稻芽30g。另嘱自服小金丸(即小金丹)以协助消除肿块。

6月29日五诊:诉仍觉口干,无口水分泌,两耳前后肿块大部已消,以手不能触及肿块。治疗上继续以化痰软坚散结为主,佐以疏肝解郁,仍以原方加减。处方:夏枯草30g,浙贝母20g,三棱15g,莪术15g,制鳖甲30g,玄参20g,法半夏15g,炙香附15g,郁金15g,黄药子10g,山慈菇10g,炒稻芽20g。另嘱患者继续服用小金丸。其后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未见反复。

〔朱霁虹,李炜弘,史年刚,等.从淋巴瘤治疗验案回溯郭子光教;曼“攻邪已病”的学术思想[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1-2〕


验方_邓铁涛
冠心病验方_李玉奇
冠心病验方_李济仁
胸痛验方_路志正
验方_颜德馨
验方_方和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