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肿验方

【症状】全身浮肿久延不愈,或时轻时重,按之凹陷难起,小便不利,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白,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先天不足、房劳伤肾,肾阳虚气化不行,火不暖土,肾虚及脾;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阳虚则失运化,土不制水,阳虚水泛所致。因此,本型为脾肾两脏阳气虚弱的虚寒证,

其辨证要点,

一是浮肿迁延,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按之凹陷难起;

二是见虚寒征象,如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神疲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等;

三是可见肾失气化、脾失健运的表现,如小便不利、食少腹胀、下利清谷或五更泻之类。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寒证,虚证,阴证。病机:脾肾阳虚,气化失司,津液内停,水湿泛溢。

【治法】温肾健脾,化气利水。

本型浮肿源于脾肾二脏阳气虚弱,津液内停,故温补脾肾之阳乃治病求本之法;气化得行,则津液输布、排泄正常,水肿自消,故佐以化气利水。

【方剂】以加减实脾散为主方:

【组成】制附子10g,干姜8g,草果6g,白术10g,茯苓15g,厚朴10g,大腹皮10g,木香6g,桂枝10g,猪苓12g,泽泻12g。

水煎服。

方中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之阳,为主药;草果、桂枝温阳化气以祛水湿,为辅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厚朴、木香、大腹皮理气化湿,共为佐药;猪苓、泽泻淡渗水湿从小便而出,为使药。

若气虚明显,气短便溏,加党参12g,黄芪12g,山药12g;

见腰膝冷痛,阳痿滑精,加巴戟天10g,淫羊藿12g,补骨脂10g;

兼咳喘纳呆,加陈皮6g,砂仁6g,紫苏子10g。

****验方成药

白茅根30g,玉米须、赤小豆各20g,车前草15g,金银花、连翘、冬瓜皮各12g,浮萍10g,蝉蜕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水型(风热)。

白茅根60g,薏苡仁、赤小豆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湿热型。

大黄_虫丸,每次口服6g,每日3次。适用于血瘀水停型。

赤小豆30g,黄芪、莲子各15-30g,砂仁3-6,葱白1茎,生姜3片,鲤鱼1条,药鱼同煮,不放盐,吃鱼喝汤。适用于脾虚湿困型。

益母草90g,黄芪60g,白扁豆、芡实各20g,党参、白术、覆盆子各15g,补骨脂、制附子、陈皮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阳虚水泛型。

济生肾气丸,每次口服9g,每日3次。适用于阳虚水泛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水分、气海、三焦俞、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风水相搏型,加肺俞、大抒、合谷,泻法;湿热壅盛型,加曲池、阴陵泉、水道,泻法洫瘀水停型,加期门、阳陵泉、太冲,平补平泻;脾虚湿困型,加脾俞、中脘、阴陵泉,补法,加灸;阳虚水泛型,加脾俞、肾俞、关元,补法,多灸。每日1次。

隔盐灸:用凡士林涂在神阙穴中,以麻纸盖其上,纸中央放一薄层小颗粒青盐,然后置大艾柱施灸,每日1次。适用于阴水(浮肿虚寒型)。

&&&&


鼻咽癌验方_周仲瑛
黑色素瘤验方_张大宁
黑色素瘤验方_周仲琰
小肠肉瘤验方_刘志明
喉癌验方_刘尚义
甲状腺癌验方_孙光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