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白术10g,茯菩15g,橘红10g,半夏10g,紫苏.6g,郁金10g,山豆根10g,香附10g,砂仁8g,牛蒡子10g,射干10g,厚朴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3g。
【功效】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
【主治】梅核气,属脾虚肝郁、痰凝气滞者。症见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口干不欲饮,胸闷,气短,腹胀,纳差,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红,体胖大,边见齿痕,苔白稍腻,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梅核气类似于西医学中的慢性咽炎、癔性咽喉异感症、咽喉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病。肝脾失调、痰凝气滞为本病发病之病机关键,故李老强调治疗应针对其病机,从调理肝脾胃人手,标本兼顾,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豁痰为法。其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减变化为理气消梅汤,方中白术、茯苓、橘红、半夏健脾和胃,燥湿豁痰;香附、厚朴、紫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牛蒡子、桔梗、甘草、射干、山豆根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之功效。理气消梅汤除具有健脾疏肝、理气化痰之功外,尚佐有清利咽喉之品,这些药物多具苦寒清热之性。方中如不配合这类药物,咽中异物感症状不能迅速消失,但过用则易损伤脾胃。在治疗中要时刻顾护脾胃之气,标本兼顾,待咽喉部症状消失后,方中即去牛蒡子、山豆根、射干等苦寒清热
之品,改用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法,以调理肝脾,巩固疗效。〔李郑生.李振华教授治疗梅核气经验[J].中医研究,2006,19(1):47-48)
胃痛验方_徐经世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郭诚杰
胃中嘈杂验方_李士懋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洪广祥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刘志明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