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汤(《伤寒论》)

桔梗汤方

组成

桔梗10克,甘草18克。

用法

煎服法同甘草汤。

方解

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作用,并有治胸胁痛的功能,于甘草汤加入此味,故治甘草汤证而有上述的桔梗汤证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解析:见甘草汤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解析: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胸满的意思。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多咳唾故咽干。里无热故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者,此肺痈的明证,宜以桔梗汤主之。

临证思考

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

辨证要点

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0;桔梗汤[伤寒论]甘草桔梗汤[医方类聚-通真子伤寒括要]如圣汤[幼幼新书-养生必用]散毒汤[圣济总录]国老汤[普济方-十便良方]甘草汤[医级]桔梗甘草汤[经方实验录]

组成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功用

宣肺祛痰,利咽宽胸,解毒排脓。①《兰室秘藏》:快咽喉,宽利胸膈。②《医方类聚》引《吴氏集验方》:解野葛毒。③《金鉴):解肺毒,排脓肿。④《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宣肺祛痰,利咽。

主治

风热客于少阴,咽喉肿痛;风热郁于肺经,致患肺痈,咳唾脓血。1.《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不瘥者。2.《幼幼新书》引《养生必用》:喉痹舌颊肿,咽喉有疮。3.《局方》:风热毒气上攻咽喉,肿塞妨闷。4.《证类本草》引《杜壬方》:口舌生疮,嗽有脓血。5.《圣济总录》:肺气上喘。6.《兰室秘藏》:小儿斑已出。7.《医方类聚》引《吴氏集验方》:野葛毒。8.《内台方议》:肺痿。9.《外科发挥》:肺气壅热,胸膈不利,痰涎壅盛。10.《内科摘要》:心脏发咳,咳而喉中如梗状。11.《医统》:痘疹咽喉疼痛生疮。12.《金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之肺痈;及血痹。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议》:用桔梗为君,桔梗能浮而治上焦,利肺痿,为众药之舟楫也;以甘草为臣佐,合而治之,其气自下也。②《伤寒大白》:以桔梗开发肺气,同甘草泻出肺中伏火。因此,悟得欲清肺中邪结,必要开肺清肺,二味同用,则肺中之邪始出。③《金鉴》:肺痈今已溃后,虚邪也,故以桔梗之苦,甘草之甘,解肺毒排痈脓也,此治已成肺痈,轻而不死者之法也。

临证举例

肺痈《内科摘要》:武选汪用之,饮食起居失宜,咳嗽吐痰,用化痰发散之药。时仲夏,脉洪数而无力,胸满面赤,吐痰腥臭,汗出不止,余日:水泛为痰之证,而用前剂,是谓重亡津液,得非肺痈乎?不信,仍服前药。翌日,果吐脓,脉数,左三右寸为甚。始信,用桔梗汤一剂,脓数顿止,再剂全止,面色顿白,仍于忧惶,余日:此症面白脉涩,不治自愈。又用前药一剂,佐以六味丸治之而愈。

备考

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二味桔梗汤"。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外台-古今录验]桔梗白术汤[圣济总录]

组成

桔梗三升、白术二两、当归一两、地黄二两、甘草(炙)、败酱、薏苡仁各二两,桑白皮一升(切)。

用法

上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汁,去豆,纳清酒三升,合诸药煮之,取三升,去滓,服六合,日三次,夜二次。

功用

《重订通俗伤寒论》:肺脾双补,清肃余毒。

主治

①《外台》引《古今录验》:肺痈经时不愈。②《重订通俗伤寒论》:赤膈伤寒,毒蕴于肺成痈,经治诸证皆安,唯痰中血丝终不能除,胸中尚隐隐痛,大便已转嫩黄,时溏时燥。

宜忌

猪肉芜荑、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局方]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半夏汤[瑞竹堂方·补遗]枳梗半夏汤[得效]

组成

桔梗(细锉,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各十两(去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加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

①《局方》:除痰下气。②《类证活人书》:顺阴阳,消痞满。

主治

①《局方》: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②《类证活人书》:伤寒冷热不和,心腹痞满,时发疼痛。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圣济总录]退热桔梗饮子[秘传眼科龙木论]

组成

桔梗(锉,炒)、大黄(锉,炒)、玄参、芍药、防风(去权)、黄芩(去黑心)各一两,茺蔚子二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加芒消末半钱匕,食后、临卧温服。

主治

①《圣济总录》:眼睛突起。②《秘传眼科龙木论》:五脏毒风之突起睛高外障。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圣济总录]

组成

桔梗(去芦头)、大黄(锉,炒)、细辛(去苗叶)、黄芩(去黑心)、玄参、芒消(炼过者)各一两,防风(去杈)、车前子各一两半。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临卧温服。

主治

目生鸡冠蚬肉。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圣济总录]

组成

桔梗(锉,炒)、甘草(生)、恶实(微炒)各一两。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加竹叶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咽喉内生疮疼痛;咽喉干痛,吐咽不利。

备考

原书卷一二四本方用法:入竹茹一弹丸大。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1;桔梗汤[保命集]

组成

桔梗一两半、半夏曲二两、陈皮一两(去白)、枳实一两(麸炒)、白茯苓一两(去皮)、白术一两、半厚朴一两(姜制,炒香)。

用法

上呋咀。每服一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取清,温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腹食前服之。三服之后,气渐下吐渐止。

功用

和中。

主治

①《保命集》: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数。②《云岐子脉诀》:涩脉关前胃气并。

备考

《嵩崖尊生》有木香。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和中桔梗汤"。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2;桔梗汤[兰室秘藏]

组成

当归身、马勃各一分,白僵蚕黄芩各三分,麻黄五分(不去节)、桔梗甘草各一钱,桂枝少许。

用法

上为粗末,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稍热服之。

主治

咽肿微觉痛,声破。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2;桔梗汤[外科枢要]宁肺桔梗汤[外科正宗]十六味桔梗汤[张氏医通]

组成

桔梗(炒)、贝母(去心)、当归(酒浸)、瓜蒌仁、枳壳(麸炒)、薏苡仁桑白皮(炒)、甘草节、防己(去皮)各一钱,黄耆(盐水拌炒)、五味子(捣,炒)、百合(蒸)各一钱五分,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杏仁各五分。

用法

生姜,水煎服。

主治

肺痈咳嗽,胸膈两胁作痛,咽干口燥,烦闷作渴,时出臭浊。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92;桔梗汤[证治汇补]

组成

牛蒡、玄参升麻桔梗犀角黄芩、木通、甘草

功用

《医略六书》:疏热开结。

主治

①《证治汇补》:咽喉诸病。②《杂病证治》:风火结痰,喉痹疼肿,咽物妨碍。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风火结痰,其喉为痹,故咽物妨碍,咽喉肿痛焉。牛蒡子疏风解热,乃喉痹要药;鸟犀角清胃凉心,能善解热毒;桔梗清利咽喉之痛;玄参清降上浮之火;荆芥散热退肿;黄芩清肺凉膈;小木通降心火以热从溺泄;生甘草泻火毒能和药缓中。煎令微温,俾火化风消,则结痰自开而咽喉肃清,喉痹无不退矣。此疏热开结之剂,为喉痹疼肿之专方。

备考

《医略六书》有荆芥穗,无升麻


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消核丸(《杂病源流犀烛》)
散肿溃坚汤(《兰室秘藏》)
消瘰丸(《医学心悟》)
活血消瘿汤加减(《中医内科》)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