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经前或经后小腹疼痛,或月经周期延后,或闭经,或婚久不孕,或产后腹痛。
副症:下腹痛喜温喜按,量少色淡或黯,经质清稀,手足不温,性欲淡漠。
舌质胖淡,少苔或无苔。
脉象沉细或沉迟。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有副症中任何二项,加上典型舌脉。
(3)冲任虚寒证多有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平素体质较差,多发生于年高体者之特点。
【证候分析】
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或房室过度,耗伤肾阳。
阳虚脏腑失于温煦,寒从内生,因而机能衰减,影响血的生化,以致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月经因而延后,经量减少
阳虚血失温煦,则经色黯淡,经质淸稀
胞失温养,血行迟涩,则经前或经后小腹疼痛,喜温喜按。
阳虚不能通达四肢末则手足不温。
缘肾阳不足、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则月经由后期量少而逐渐发展至闭经。
若肾阳虚惫,命门火衰,冲任亏损,则必婚久宫寒不孕,致腰酸腿软,性欲淡漠。
若产后失血过多,或素体虚弱,复因产后失血,致胞脉失荣,经脉拘挛,滞而不畅,则为产后腹痛。
阳气虚弱,气失推动,血失生化,血脉不充,运行无力,故舌质胖淡,少苔或无苔,脉见沉细或沉迟。
.【治疗法则】
补虚散寒,温冲暖宫。
【代表方剂】
温经汤、温肾调气汤、育孕汤、补肾养血汤、当归建中汤。
【方药加减】
痛经:其特点为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经色黯淡。兼有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此乃肾为冲任之本,胞脉系于肾而络于胞中,肾阳虚弱,虚寒内盛,冲任、胞宫失煦,虚寒滞血,故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治疗温经暖宫,调血止痛临床选温经汤治疗,常加附子、艾叶、盐炒小茴香以增强温肾暖宫,散寒止痛之效。若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
月经后期:其特点为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淡,质清稀,小腹冷痛,托暖荔按,兼有形寒肢冷,腰膝冷痛,或神疲乏力,或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嫩,脉弱无力。此乃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阴盛,脏腑失于温养,影响血的生化运行,使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行后期。治疗扶阳祛寒调经,选方温肾调气汤(《中医妇科治疗学·妊娠疾病·妊娠腹痛》),其方药为杜仲、川断、桑寄生、台乌药、补骨脂、菟丝子、焦艾、炒狗脊。临床用时可酌加鹿角霜、仙茅、淫羊藿等补肾壮阳之品以加强补阳之效。
闭经:其特点为形体肥胖、浮肿、多毛或形体消瘦、毛发脱落等症状。缘于闭经日久,肾阳衰惫,或产后出血过多,真阳真阴受拫,天癸枯竭所致治宜温补肾阳,峻补精血。方用补肾养血汤(《中医症状鉴別诊断学》)加鹿茸、山萸肉,亦可加羌活6~10克以通达督脉。
不孕:其特点为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性欲淡漠,体温偏低,面色晦黯,腰酸腿软,婚久不孕。此乃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致。治宜温肾暖宫,方用育孕汤(《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加艾叶、香附,
产后腹痛:其特点为腹痛而软,喜按,手足逆冷,面色青白,舌质淡嫩,脉沉细或沉迟。此乃冲任空虚,血少气弱,运行无力,滞而为痛。治宜补虚行滞。方用内补当归违中汤(《千金要方》)加醋香附、台乌药以行气止痛。
【类证鉴别】
冲任虚寒证和冲任实寒证:虚寒证源于素体阳虚,寒从内生。实寒证源于外寒之邪直客冲任。虚寒证多发生于年高体弱若,因高龄肾阳渐虚,冲任之气渐衰,极易发生月经后期、闭经、经后腹痛、不孕、产后腹痛等症;而实寒证则多见于年青体壮者,盖自恃体强力壮,满不在乎,加之经期、产后、又不知扱生,往往致寒邪侵入冲任,而引起血瘀证,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经行量少,经行腹痛,或月经周期后延,或产后恶露留滞等症。虚寒证则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只宜温补缓调。若温补太过,阴液受损,或病久阴液内耗,则虚寒证可以进而发展成阴阳两虚证。然而实寒证由于病程较长,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需温经活血,即可寒除瘀散,冲任流通。但如迁延失治,阳气内损,或寒邪伤阳太过,亦可演变成虚寒证。
【现代研究】
近年来临床对肾虚不孕研究较多,如罗无恺经验方“滋肾育胎丸”治先兆流产和肾虚孕(见《新中医》1983年3期),辅百灵经验方“益阳渗湿汤”治疗肾阳虚不孕,药物有熟地、山药、白术、茯苓、泽泻、枸杞、巴戟、菟丝子、肉桂、附子、故纸、鹿胶、甘草等。(《百灵妇科》)临床实践体会,肾阳虚不孕证属排卵功能不全者,可按补肾调经的方法治疗,提出“经后期补阴为主,经间期补肾调气血,经前期补肾暖宫为主”的原则,把温补肾阳放在经间期后,认为是治疗肾阳虚的最佳时间。
肾气虚证
胃阴虚证
胃阴阳两虚证
小肠气滞证
小肠虚寒证
小肠实热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