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小腹及少腹急痛,连及腰背,腹胀肠鸣。
副症:失气则舒,阴囊疝痛,痛引睾丸或阴户。
舌脉: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紧。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两项,加典型舌脉。
(3)多有情志不遂或感受寒邪的病史。
【证候分析】
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或寒邪内侵,寒凝气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故小腹及少腹急痛,痛连腰背,下控睾丸或阴户,阴囊疝痛;气机郁滞,故腹胀肠鸣;失气则气机得通,故觉舒适;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紧及气滞痛甚之象。
【治疗法则】
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
天台乌药散。
【方药加减】
腹痛:其特点是小腹或少腹急痛,甚则痛引腰背,下控外阴,腹胀肠鸣,矢气则舒。治用天台乌药散。
痛甚者,加元胡、片姜黄等。
疝气:其特点是阴囊肿胀偏痛,少腹结滞不舒,缓急无时。治用天台乌药散,酌加橘核、荔枝核、柴胡、香附、郁金、白芍、当归等。痛甚者,酌加元胡、炒桃仁、三棱、莪术等。若寒邪所致者,阴囊肿硬而冷,控睾而痛,畏寒喜暖,亦可用天台乌药散,酌加肉桂、吴茱萸、川椒等治之。
【类证鉴别】
小肠气滞证与小肠虚寒证:二证均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见症。但小肠虚寒证,系小肠阳虚,肠腑失子温煦所致,故痛势缓,隐痛喜按伴有肠鸣泄泻,泻下清稀,尿频不爽或小使清长等小肠泌别淸浊失司的表现及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闳虚气少,功能衰减的症状。小肠气滞证系情志不遂,肝失琉泄或寒邪凝滞,气机郁滞不通所致,故痛势剧烈,小腹或少蹴急痛,甚则绞痛,上连腰背,下控外阴,或阴嚢疝痛,伴有腹胀肠鸣,矢气则舒等肠道气滞之症,而无腹泻、畏寒、神疲乏力等阳虚失温,泌别失司的表现。此外,前者脉沉迟无力,或沉缓细弱,后者脉沉弦或沉紧有力,亦可资鉴别。
胃热证(白虎汤证)
心气阴两虚证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阴阳两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