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胃脘证

食滞胃脘证

【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呕恶厌食。

副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胀痛得减,大便溏烂或便秘。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及典型舌脉。

(2)具备主症2项,副症2项以上者。

(3)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多有暴饮暴食之病史。

【证候分析】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谷食,若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脾胃素弱,饮食不慎,超越了胃受纳腐熟之能力,以致宿食不化,停滞于胃,胃气郁滞,故胃脘胀闷,甚则疼痛拒按胃气以降为顺,食停胃脘,胃失和降而上逆,胃中腐败谷物挟腐浊之气随之上泛,故见嗳腐吞酸,或呕吐腐败食物:吐后食积得去,气机通畅,故吐后反畅,胀痛得减,“伤食者,必恶食”。故厌食,恶闻食气。食积气滞,湿食下移,故大便溏泄,臭如败卵,或因食积化热,肠燥津亏而大便秘结。食滞内停,胃中浊气上腾,故舌苔厚腻,正邪相搏,气实血涌,故脉行滑利有力,

【治疗法则】

消食导滞。

【代表方剂】

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方药加减】

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疼痛为主证,其特点是疼痛拒按,痛无休止,食后胀痛增剧。常伴嗳腐吞酸,恶心厌食,吐后胀痛得减,大便溏烂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治用保和丸。

积食:若食积较重,难以消化,则用积实导滯丸.

呕吐:其特点是每于暴饮暴食之后发生呕吐,呕吐物酸腐臭秽,气味难闻,吐后反感舒畅。伴胃脘胀痛,暧气厌食,大便溏泄或便秘,舌苔厚腻,脉滑等,治用保和丸为主方

大便秘结:必先通便,可酌加枳实槟榔大黄等使腑气通畅,胃气得降而呕吐自止。

【类证鉴别】

胃腑气滞证与食滞胃脘证:二者均为实证,病在胃腑,皆可见胃脘胀痛、拒按,恶心呕吐,食纳减少,大便不爽等症。症状相近,但亦有差异。主要鉴别点是:前者多因七情郁结,肝气犯胃所致,故以胃脘胀满,攻窜作痛,痛连胸胁,嗳气频作、脉弦等气滞之征为主症,常因情志郁怒而加重。后者多因暴饮暴食,宿食内停所致,以胃脘胀痛,暧腐吞酸,厌食呕恶,舌苔厚腻,脉滑等食滞之象为主症,常因进食而诸症加重。

胃腑血瘀证与食滞胃脘证:二证均由邪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即属“邪气盛则实”之实证。区别在于:前者多由气滞日久,久痛入络,或血行不畅,或胃络损伤,禽经之血滞留于胃,而致“不通则痛久临床表现以胃脘刺痛,痛有定处为特点,伴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血瘀之象。后者多由饮食不节,泣饮暴食,食滞胃脘,而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所致,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疼痛厌食为特点,并伴有唆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清等食滞之象。


湿热俱盛郁阻脾胃证
湿热内蕴证
湿热困遏卫气证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湿热阻遏募原证
湿郁酿热困阻中焦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