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燥肠热证

肺燥肠热证

【临床表现】

主症:干咳,腹部灼热,大便泄泻。

副症:喉痛,咳甚则痰粘带血,胸胁牵引作痛,肛门热痛,或腹痛。

舌脉:苔薄黄而干,脉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由肺中燥热之邪下移大肠所致,多有外感燥邪病史。

【证候分析】

燥热在肺,肺津受伤、肺失濡养,清肃之令不行则喉痒干咳,咳甚肺络损伤则痰中带血,气滞络阻,故胸胁牵引作痛。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中燥热之邪下移大肠,肠中热壅,迫津外泄故腹部灼热如焚,而大便泄泻,此种便泄,多是水泄如注,肛门热痛。

若热阻气机,通行失畅,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

肺肠有热而津伤,故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治疗法则】

润肺清肠。

【代表方剂】

阿胶黄芩汤。

【方药加减】

若咳甚痰粘者可酌加杷叶、川贝母;若咳甚痰中带血较多者宜加白茅根侧柏叶

若胸胁痛甚者可加鲜橘叶、丝爪络、郁金

若肠热炽盛,泄利较重者可增葛根黄连

【类证鉴别】

肺燥肠闭证与肺燥肠热证:二者皆为肺与大肠同病之候,均有咳嗽等肺经见症,但前者系肺燥气结,致使肺之输布失职,在上津溢不能正常布散停聚为痰,在下肠道失于津液濡养传导失司而糟粕内停,故以咳嗽痰多不爽,胸腹胀满、便秘为其临床特点,本证系燥热在肺,肺热无从宣泄,直奔大肠、致使肠道;功能亢奋,以干咳无痰或少痰,腹部焓热,大便泄泻为其主要表现。二者病机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迥然有别。

燥热伤肺证与肺燥肠热证:二者皆有干咳、甚则痰粘带血、胸胁牵引作痛等燥热伤肺的表规、但燥热伤肺证病位只局限于肺而未影响及肠,本证为肺与大肠同病之候,故必见腹部灼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甚或肠中切痛,泻必艰涩难行,肛门热痛等肠热下利的表现,为燥热伤且证所不见,二者以此分辨。

【现代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

有人在部分小儿肺炎病案资料中,发现二例小肠粘膜气泡形成。据此,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匡氏认为小肠气泡的形成与肺部病变有关,在生理情况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吞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出,而肺炎患者由于肺部炎症渗出物严重地充塞了肺泡腔,导致肺脏换气障碍,使血液中气体不易从肺部排出,这样血液中的气体分压就会增高,使肠腔内的气体不能经小肠吸收入血,导致腹胀,在此情况下,血液内的已深气体及旸腔内膨胀着的气体都可能进入粘膜下层,而形成气泡由此可见,当肺与肠涎内气体交換发生障碍时,可能引起消化道的功能。


太阳中风气营不足证(桂枝新加汤证)
太阳中风脾虚水停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太阳风湿证(桂枝附子汤证)
太阳风湿留着关节证(甘草附子汤证)
太阳表郁不解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表郁内热证(桂枝二越婢一汤)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