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证。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典型舌脉。
(3)具有病程长特点,基本上是脾阳虚症状加肾阳虚的症状,以运化水谷,水液功能失常为主,其两者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一般比单独一证要严重。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证,是由于脾、肾两脏久病耗气伤阳,两者相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证候。
肾阳不能正常温煦腰膝,故腰膝冷痛;
脾阳虚失于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则经久泄泻;
脾肾阳虚,不能温煦机体,则见形寒肢冷,面色?白,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等阳虚之症;
脾肾阳虚,阴寒内盛,气机凝滞,故下腹冷痛;
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湿渗旸间,故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阳虚水湿内停,胱膀气化失司,则小便不利;
水湿泛溢肌肤,则面浮肢肿:
土不制水,水渗腹腔,则可见腹胀如鼓,面为臌胀,
【治疗法则】
温补脾肾。
【代表方剂】
附子理中汤、实脾饮、四神补丸。
【方药加减】
水肿:其特点是全身性浮肿,下肢尤甚,且病程长,病情较重。并有小便不利或小便量少,伴面浮,面色?白无华,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治用实脾饮加减
泄泻:腹泻日久,下利清谷,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者,治用附子理中汤
五更泄泻:则宜用四神丸加附子、干姜:久泻不止,可加用赤石脂、禹余粮。
臌胀:其特点为单腹胀大如鼓,充满水液,四肢反瘦,多由肝郁脾虚血瘀日久转变而成,伴面色?白,畏寒肢冷,神惓便溏,小便不利等。治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神疲乏力:可加用黄芪。
【类证鉴别】
脾肾阳虚证与一般阳虚证:一般阳虚证是各种阳虚证的共同表现,如畏寒肢冷,面色白,四肢不温等。本证不仅有一般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并且有明显定位子脾与肾的见症,如经久泄泻,面浮肢肿,腰膝冷痛等。
【现代研究】
本证可见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肾炎,慢性背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脾肾阳虚的实质根据一些实验研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一些研究说明肾虚可能与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有关,补肾疗法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的功能。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根据不少临床报道,应用健脾补肾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骨脂、仙灵脾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有些疾病属脾肾阳虚证显示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
脾肾阳虚证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其临床一系列表现,均标志着整个机体功能衰退。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常冇的共性。
寒饮停胃证
寒邪犯胃证
太阳中风阳虚漏汗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血寒证
气营两燔证(清营汤证)
太阳热多寒少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