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
副症:不发热或身热不甚,大便干结,或时时泛恶,纳谷不馨。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或具备副症中任何一症,加典型舌脉。
(3)本证多见于温热病气分证后期,热邪渐净,而津伤未复。
【证候分析】
胃津耗伤,不能上承于口,则口舌干燥而渴;
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伤、肺气上逆,则干咳不已,或稍有粘痰,
如邪热已退,则身无热,
若邪热退而未净,则身热不甚。
胃阴不足,不能濡润大肠,则大便干结。
胃失津液滋养,胃气不和而上逆故时时泛恶欲呕,食欲不振,纳谷不馨。
舌红少苔,脉细,均为肺胃津伤之象。
【治疗法则】
滋养肺胃津液。
【代表方剂】
沙参麦冬汤。
【方药加减】
若肺经余邪未尽,久热久咳者,可酌加知母、地骨皮淸泄肺热;若饮食不香,或不欲饮食者,可酌加妙谷芽、炒麦芽,以醒胃开食;若胃气上逆而时时泛恶者,可酌加姜竹茹以降逆止呕;若口舌干燥较重,可酌加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即为五汁饮,以生津止渴。
【类证鉴别】
肺阴虚证与肺胃阴伤证:二者均可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等症,但肺阴虚证,系肺阴亏耗,虚热内生所产生的证侯,以阴虚火旺的症状明显,临床以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渐热,顴红;盗汗,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其主要表现。肺胃阴伤证,系温病过程心气分热邪渐解,而肺胃津液亏耗所产生的证候,尚无明显阴虚内热的症状,仅以口干而渴,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舌红少苔,脉细为其临床特点,可资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肺胃阴伤证:肺肾阴虚证多由久咳损伤肺阴,肺虚及肾,或劳倦过度,或房室不节,耗伤肾阴,肾虚及肺所致,多属内伤。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甚则痰中带血,口咽干燥,或声音嘶哑,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顴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系气分热邪渐净,而肺胃津液耗伤使然,多属外感,虽亦有千咳不已,或痰少而粘等症,但无骨蒸潮热,腰膝酸软,痰红,盗汗,遗精等肺肾阴虚火旺的表现,口舌干燥而渴一症突出,且往往伴见纳谷不馨。时时泛恶等胃津亏损,胃失和降的见症,可资鉴别。
【现代研究】
本证多见于流行性感冒、急性玄气管炎、细菌或病毒性肺炎等病中、后期。由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虽得以控制,但尚未痊愈,故仍干咳或有少许粘痰。在疾病过程中,因发热而消耗体液,故口干而渴;发热和病毒或细菌毒素的作用。
太阳少阳犯胃上逆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肺胃热盛证
肾不纳气证
热陷心包证
阴虚火旺证
肉轮湿热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