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兼太阳证(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兼太阳证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微恶风寒,关节疼痛,微呕(即呕吐较轻),胸胁心下微满或交结。

副症:头痛,汗出;或口苦,咽干,目眩;或不欲饮食。

舌脉:舌质多正常,苔薄白;脉浮弦或浮缓。

【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2)具备主症三项,副症两项,加典型舌脉。

(3)—般先有太阳经证候,病情不解又传入少阳,继之出现少阳经的一些证候。

【证候分析】

本证是太阳表证未罢,又传入少阳,而致太少并病。因表证未解,故仍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因表邪已有部分传入少阳,表证轻微,故恶风寒亦轻;

太阳经气不畅,郁滞关节则见关节疼痛;

微呕即呕吐较轻,说明少阳证也不重,乃由于邪犯少阳,胆火内郁,乘犯脾胃,使胃气上逆所致;

少阳经脉布两胁,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气机不畅则见胸胁心下微满或交结。

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太阳经气不畅故见头痛,

邪侵腠理,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营阴外泄则见汗出;

胆火上炎,灼伤津液,则见口苦、咽干,扰及清窍则目眩;

胆火内郁,乘犯脾胃,以致运化失职故见不欲饮食。太阳表证未解,少阳邪热不甚,邪气轻微,故舌质多正常,苔薄白;

太阳表证未解,邪入少阳,故脉见浮弦,少阳邪热不甚时脉亦可见浮缓。 .

【治疗法则】

和解少阳、兼以表散。

【代表方剂】

柴胡桂枝汤。

【方药加减】

头痛:其特点是头痛连项,甚则项强,伴汗出,发热恶风寒,微呕,胸胁心下微满等证,可在原方基础上加葛根羌活等疏风止痛,升津舒经。

胸胁硬满:其特点是自觉胸胁下痞满,蝕之稍硬,乃为少阳经气郁滞较重或有痰饮凝聚所致,并伴有发热,恶风寒等表证,可在原方基础上,去人参大枣之甘壅,酌加香附、郁金牡蛎等行气软坚散结之品。

不欲食:表情沉默,郁郁不欢,食欲不振,恶心,甚则呕吐,同时伴太阳经的一些证候,如发热,恶风寒,头痛等,治用原方去芍药酸寒阴柔之品,酌加茯苓神曲等健脾消食

【类证鉴别】

痹证与少阳兼太阳证: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关节所致,以关节疼痛或伴肿胀为主证,可兼有发热等证,且由病因不同,证状表现各异;而少阳兼太阳证虽亦见肢节烦痛,但往往不局限在关节,还可有头痛,身痛,尤其是伴有少阳见证,胸胁微满,口苦,不欲食,可资鉴别。

太阳中风证与少阳兼太阳证:二者虽均可见中风表虚的一些症状:发热,恶风寒,头痛,汗出等,但少阳兼太阳证,一般表证较轻微,特别是又出现少阳症状,口苦,胸胁微满,嘿嘿不欲饮食等,因此二者不难鉴别,少阳半表半里证与少阳兼太阳证:少阳半表证单纯见少阳经症状,且病势较重,发热的特点多为往来寒热;而少阳兼太阳证除见少阳经症状外,还兼见太阳经的一些症状,发热特点多为寒热并见,且程度较轻,因此二者鉴别亦较明显。

【现代研究】

(1)对较体动物神经细胞的作用:日本学者采用蜗牛食道下神经节神经细胞(D神经细胞)进行实验,证实2%的柴胡桂枝汤溶液,可抑制PTZ(戊四氮与乙酰胆硷组成,为痉挛诱发剂)引起的细胞去极化状态。其后又对组成该方的各个生药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2%的柴胡、芍药、生姜、桂枝四种生药对PTZ亦有抑制作用。(《东洋医学》1978)

(2)抗癫痫:癫痫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抗癫痫药虽然有效,但根治困难。日本学者相见氏多次报道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效果显著,1976年用本方治疗433例患者,125例治愈,79例发作显著减轻,其余病例由于种种原因中断治疗无法评价。433例中,有181例曾作过脑电图,在检查前两个月确有临床症状表现者123例,经治疗发作停止,且癲痫波消失者达46%。相见多注意到他所治疗的患者,均有胸胁苦满和腹直肌拘挛等腹证。认为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癫痫过程中,只要患者复证存在,即使癲痛停止发作,癫痫波消失,也应继续用药,直至腹证消除,才会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汉方研究》1976)

(3)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单县中心医院外科运用大剂柴胡桂枝汤治疗急性化脓性廄膜炎20例,均有一定疗效,所谓大剂,是将方中常用药量加大4倍,十岁以下儿童可用此方之半量。除二例手术后疗效较差外,大多数在服药三日后体征和症状均明显好转。作者还指出,若有明显手术指征时,不能因服药而延误手术;同时,术后引流也不可忽视。

《山东医刊》I960年第4期)


皮肤血虚风燥证
皮肤风湿热证
皮肤风热证
络脉瘀阻证
老年心肾阳虚证
老年心肾阴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