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证:皮肤粗糙、干燥、脱屑、作痒。
副证:皮肤肥厚、皲裂、作痒日轻夜重,其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伴有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毛发祜落,面色苍白。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缓。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证。
(2)具备副证中任何二项,加上典型舌脉。
(3)此证起病缓、病程长,多见于老年人,或有失血病史及脾胃虚弱或久病等人。
【证候分析】
由于血虚,外感风邪,风胜化燥所致慢性皮肤病,血虚不能营养肌肤,肌肤失去濡润,血虚化燥生风,燥风滞留肌肤,致使皮肤千燥、粗糙、脱屑、瘙痒。
发为血之余,头发靠血濡养,血虚则头发失养,故头发脱落。头晕、目眩、视物不清、失眠均为血虚所致。
【治疗法则】
养血祛风润燥。
【代表方剂】
养血润肤饮。
【方药加减】
蛇皮癣: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蛇身”、“蛇皮’“蛇胎”等相类似。现代医学称之为“鱼鱗病”临床特点以皮肤干燥粗糙、状如乌蛇之皮,如干鱼之皮,肌肤甲错,仅有轻度痒感,夏轻冬重:伴有体质瘦弱,面色白无华,舌质淡而苔净,脉象弦细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气失养,而致血虚风燥,日久皮肤失润所致。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加减: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赤白芍、云苓、党参、黄芪、天门冬、麦冬、生地、熟地、陈皮。
油风:与袓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鬼舐头”类似。本症特点有突然脱发,呈圆形或橢圆形,重时毛发全部脱落,头发干燥,局部稍有痒感,伴有头晕、目眩、失眠,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阴血不足,血虚气虚,腠理不固,毛孔开张,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桥养则发脱落。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和神应养真丹加减;熟地、生地、枸杞子、菟丝子、旱莲草、生黄芪、当归、白芍、首乌藤、羌活、天麻、川芎;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合欢皮。
白屑风:与袓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面游风”相类似:现代医学称之为脂溢性皮炎。本症的特点有皮肤颜色暗淡,干燥,肥厚,多屑,瘙痒时轻时重,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质红,苔薄白千,脉弦。血虚化燥生风故瘙痒,肌肤失养故皮肤肥厚、脱屑。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和当归饮加减方药:当归、首乌、赤芍、白芍、生地、丹皮、川苟、花粉、麦冬、威灵仙、刺蒺藜。外治法可用大枫子油外用。
白疤: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蛇虱’“庀风”相类似:现代医学称之为银屑病。本症特点:病程较久,皮疹色淡,屑起干燥,不易剥离,或见折裂现象,瘙痒颠倒,大便秘结: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先养而致。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加减:鸡血藤、当归、丹参、天冬、麦冬、生地、土茯苓、蜂房:瘙痒明显者加白藓皮、刺蒺藜、苦参。
慢性湿疹:本证持点有病程日久,皮损粗粒肥厚,有明显瘙痒,表面可有搔痕、血痂、颜色暗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血虚肌肤失养故皮损呈苔藓样变。血虚,正气受损,故病程日久,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加减:党参、云苓、苍白本、当旧,生地、丹参、鸡血藤、赤白、陈皮;瘙痒明显者加苦参、白藓皮;气虚明显者加生黄芪。
牛皮癣:治疗选用养血润肤饮和止痒合剂加减:首乌藤、鸡血藤、丹参、全当归、生吐、刺蒺藜、地肤子、苦参等。
【类证鉴别】
皮肤血虚风燥证与皮肤风热证:血虚风燥证是由于血虚生风生燥属虚证;皮肤风权证多因风热之邪相搏客于皮肤所致属实证。其鉴别点有皮肤血虚风燥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入夜尤甚,呈苔藓样变,病程长等慢性皮肤病所出现的症状;又可伴有头晕、目眩、面苍白、舌质淡红,脉沉细和缓等全身症状。皮肤风热证见皮损红、灼热、瘙痒、皮肤脱屑,出血,皮疹及瘙痒发无定处等症;或可伴有如恶风发热,口渴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等全身症状。
【现代研究】
参见皮肤风热证。
阳明水热互结证(猪苓汤)
阳明瘀血证(抵当丸证)
太阳阴阳两虚虚阳上扰证
少阳邪迫大肠下利证(黄芩汤证)
少阳兼水饮证
少阳兼太阳证(柴胡桂枝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