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
副症:或咳或呕,心烦不得眠,或下利。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浮。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伤寒下后津液受伤,阳明余热尚存,故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
热邪客于下焦,与水互结,故小便不利。
津液停聚,偏渗大肠则利,犯胃则呕,犯肺则咳,虚热扰及心神,则心烦为不眠。
舌质红,苔薄黄,或薄腻均为阳明水热互结证之候,
【治疗法则】
清热养阴利水。
【代表方剂】
猪苓汤。
【方药加减】
淋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急迫不爽,痛引脐中或伴腰痛拒按,或寒热口苦、恶心呕吐、舌上少苔、脉细数。右依本方酌加栀子、车前草、木通、灯心等药治之。
隆闭:临床表现为时欲小便而不得尿,咽干心烦,手足心热、舌质光红、脉细数时可依本方合六味地黄汤治之。
水肿:临床表现口燥咽干、小便黄少,头白或全身水肿,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依本方的加菊花,钩藤,石决明等药治之。
【类证鉴别】
阳明水热互结怔与少阴阳虚水泛证:二者皆均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症状,但前者以渴飲饮水、发热、心烦为得眠为主症。后者则以头眩、心下悸、神疲欲寐、腹痛、四肢沉重为主症。二者皆然不同。
阳明水热互结证与少阴阴虚火旺证:二者有心烦不得眠,但前者以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咳而呕为主症。后者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为主症。二者迥然有别。
阳明水热互结证与阳明经证:二者都有发热口渴此证以小便不利,无大汗出为主症,彼证以小便通利,烦热大汙出为主症,二者以此鉴别。
阳明水热互结证与五苓散证:二者皆有脉浮,发热口渴,小便不利,但此证以心烦不寐,发热不怕寒,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为主。其病机为阳明下后,津伤,邪热未去,水热互结于下焦,而彼证以发热而伴恶寒,头痛,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舌苔白等为主,其病机为表邪未解,随经入里,膀胱气化不利,邪与水结,由此看来二者不难区别。
【现代研究】
将日本汉方届有人将猪苓汤应用归结于以下病情热偏于下焦时尿道炎,膀胱炎,尿路不定愁诉,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淋病,肾盂肾炎等,以水毒为主时的肾病综合症,肾炎,浮肿,妊娠肾,大肠炎,直肠炎,直肠溃疡等。气机异常为主时的不眠症,神经官能症,癒痫,热性病病人的心烦,抽搐等。以证为主时的血尿,肠出血,子宫出血,喀血等。
(《汉方临床》1988年9月)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