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

【组成】太子参15g,白芍12g,半夏9g,黄芩9g,吴茱萸6g,黄连6g,藿香12g,扁豆12g,砂仁6g,陈皮6g,甘草6g,生姜3片。

【功效】和胃降逆,燥湿健脾。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气不和,寒热错杂者。症见胃脘部疼痛,得热则减,呃逆,纳差,口干,口苦,喜热食。舌质红、苔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叶天士曰:“考《黄帝内经》诸痛,皆主寒客,但经年累月止痛,寒必化热。”刘老认为,胃病日久,伤及中阳之气,外邪乘虚而人,中焦气机不利而见寒热错杂:寒症者,畏寒、喜热食、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也;热症者,口干、口苦也。故刘老选用《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医方考》载:“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泄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再加砂仁、陈皮、藿香、扁豆以加强健脾之功;加吴茱萸温胃降逆止呃。全方共奏辛开苦降、燥湿健脾之功。

【验案】袁某,男,52岁,1994年10月18日初诊。

胃脘疼痛30余年,加重且频发3个月。患者胃脘部疼痛30余年,近3个月加重,得热则减,兼见呃逆,纳差,畏寒,口干,口苦,喜热食等。查其腹软,上腹部压之不适,呈隐痛;舌质红,苔黄,脉弦细。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

中医辨证:胃气不和,寒热错杂。

治法:和胃降逆,燥湿健脾。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减。太子参15g,白芍12g,半夏9g,黄芩9g,吴茱萸6g,黄连6g,藿香12g,扁豆12g,砂仁6g,陈皮6g,甘草6g,生姜3片。5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用5剂后,胃中颇安,又进7剂,胀痛全除。后患者以上方为丸常服,巩固疗效。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3-254]


腹泻验方_段富津
腹泻验方_段富津
腹泻验方_段富津
腹泻验方_段富津
腹泻验方_段富津
腹泻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