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柴胡15g,炒白芍10g,焦白术20g,茯苓25g,陈皮10g,半夏10g,炒山药20g,炒莲子肉15g,木香10g,炙甘草15g,砂仁10g,郁金15g。
【功效】健脾疏肝。
【主治】泄泻,属脾虚肝乘者。症见排便次数增多,纳少,右胁及少腹胀痛;舌淡、苔白,脉弦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段老认为,脾虚运化无力,则纳少;胁部、少腹为肝经循行之处,肝气郁滞,则右胁及少腹胀痛;舌淡、苔白,脉弦无力,为土虚木乘之象。故以健脾为主,佐以疏肝。方中白术、茯苓、炙甘草合用,以健脾除湿促其运化;山药、莲肉健脾止泻;陈皮、半夏健脾和胃;木香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和胃。以上诸药合用,能使中州运化,脾胃调和,补而不滞。柴胡辛散,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升发阳气;白芍酸收,养血柔肝,治胁腹痛,与柴胡配伍,疏柔相济,以助疏肝解郁之功;郁金行气活血止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疏肝止泻之功。
【验案】张某,男,36岁,2000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体瘦,纳少,1个月前因食生冷伤脾胃,近曰排便次数增多,纳少,并右胁部胀满,少腹胀满,舌淡苔白,脉弦无力。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轻度)。
中医诊断:脾虚肝乘之腹泻。
治法:健脾疏肝。
处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5g,酒炒白芍15g,焦白术20g,茯苓25g,陈皮10g,半夏10g,炒山药20g,炒莲肉15g,木香10g,炙甘草15g,砂仁10g,郁金15g,7剂。
4月17日二诊:排便次数减少,胁满、腹痛消失;舌淡、苔白,脉沉弦无力。效不更方,上方7剂。
4月24日三诊:大便每日1-2次,仍纳少;舌淡、苔白,脉沉。上方加入参10g,以补土虚。继投7剂。
5月1日四诊:大便每日1次,诸症消失;舌脉正常。用六君子汤半个月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闫忠红,李冀,段富津治疗腹泻八法探究[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6):3-4]
颈项痛验方_成肇智
颈项痛验方_成肇智
瘿瘤验方_成肇智
咳嗽验方_成肇智
咳嗽验方_成肇智
咯血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