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乌梅9g,细辛3g,桂枝6g,熟附子9g,蜀椒3g,干姜6g,党参9g,当归6g,黄连3g,黄柏3g。
【功效】温脏补虚,祛寒清热。
【主治】胃脘痛,属寒热虚实夹杂者。症见胃脘痛,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胃痛发作时,饭水不能人,人则呕吐,喜热畏凉,大便不畅,晨起口苦,小便微黄。胃痛缓解后,继而腹胀,食后腹胀更甚。每次发病常胃痛与腹胀交替出现,痛则不胀,胀则不痛。但痛的次数较少,而腹胀则日日均有;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洪老认为,以腹胀为主症,发病时胃痛与腹胀交替出现,痛则不胀,胀则不痛,胃痛发作则饮人即吐,说明气机紊乱、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痛则不胀,实属“不通则痛”病理规律的具体反映。患者喜热畏凉,食后腹胀甚,苔白脉细,显然为“脏寒”,即脾胃虚寒所致;阳虚内寒,寒滞气机,气机郁滞,升降失调,故出现腹胀、胃痛、呕吐等症;口苦尿黄、大便不畅为内有郁热。上述诸症完全与乌梅丸“里虚而寒热错杂”的病机吻合,故用乌梅丸温脏补虚、寒热并调而获卓效。
【验案】胡某,男,52岁,1986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去年3月首次发胃痛,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胃痛发作时,饭水不能人,人则呕吐,喜热畏凉,大便不畅,晨起口苦,小便微黄。胃痛缓解后,继而腹胀,食后腹胀更甚。每次发病常胃痛与腹胀交替出现,痛则不胀,胀则不痛。但痛的次数,每月仅3-5次,而腹胀则日日均有。舌质淡红、舌苔白,脉象弦细。初诊疑为“肝胃不和,脾失健运”,施疏肝和胃健脾之剂,症状反而加剧。
复诊细思其症,患者胃痛与腹胀交替出现、喜热畏凉、食入即呕、大便不畅、口苦尿黄等,显然是由于脾胃虚寒,中阳不运,胃失通降,枢机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故症见寒热虚实夹杂,以乌梅丸温脏补虚,祛寒清热。
处方:乌梅9g,细辛3g,桂枝6g,熟附子9g,蜀椒3g,干姜6g,党参9g,当归6g,黄连3g,黄柏3g。
上方连服3剂,复诊时腹胀明显减轻,且胃痛亦未发作。先后连服本方15剂,诸症消除,随访半年,胃痛、腹胀未再发作。
〔洪广祥.乌梅丸的临床活用经验[J].中医药通报,2008,7(5):5-7〕
缺铁性贫血验方_段富津
干燥综合征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白塞病验方_晁恩祥
发热验方_徐经世
发热验方_唐祖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