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葛根9g,黄芩6g,黄连45g,生甘草9g,麻黄4.5g,生石膏30g,杭白芍15g,石菖蒲6g,局方至宝丹1粒(化服)。
【功效】清暑燥湿,解表清里,化浊开窍。
【主治】泄泻,属暑温兼湿,邪热下迫者。症见腹痛、腹泻,下利热臭,喘,高热,唇干面赤;舌苔厚腻,脉浮而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夏月暑气当令,气候炎热,暑多夹湿,内迫大肠,传导失司,则腹痛腹泻,下利热臭;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肠热上蒸于肺,肺气不利则喘;高热、皮肤灼热、唇干面赤、脉数为阳明气分热盛之象。本证刘老选用葛根芩连汤主之,该方为治疗热利之名方,方中以葛根解肌清热,又能燥湿厚肠胃以止利;所增药物重用石膏清气分邪热;白芍缓急止痛;鲜石菖蒲芳香化浊;少佐麻黄辛散发汗、宣肺平喘而泻热,有“火郁发之”之意。如患者意识不清,时有痉厥、颈项强直诸症,乃为暑浊秽气上蒙清窍、实热内闭化火动风之征,病情危笃,可急投至宝丹清热开窍、化浊解毒以抢救之。
【验案】李某,男,8岁,1957年8月14日初诊。
腹泻、发热4天,高热、意识不清1天。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腹痛、腹泻,伴发热恶寒、身痛,服止泻中药无好转,反而泻利加重如注,伴发热、痉厥,遂住院治疗,请刘老会诊。症见腹痛,下利热臭,日达10次,高热,测体温40T,喘而汗出,时有痉厥,意识不清,皮肤灼热,唇干面赤,两眉紧皱,颈项强直,腹部按之无硬痛;舌苔厚腻,脉浮而数。
西医诊断:小儿夏季腹泻。
中医诊断:小儿腹泻。
中医辨证:暑温兼湿,邪热下迫。
治法:清暑燥湿,解表清里,化浊开窍。
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9g,黄芩6g,黄连4.5g,生甘草9g,麻黄4.5g,生石膏30g,杭白芍15g,鲜石菖蒲12g,局方至宝丹1粒(化服)。2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5日二诊:上方连投2剂,身有黏汗,体温下降到38.8T:,意识已清,痉厥亦除,颈项活动正常,但仍邪热下利,日行数次,口干;舌苔厚腻,两脉细数。处方:葛根9g,黄芩6g,黄连4.5g,生甘草9g,杭白芍15g,鲜石菖蒲9g,鲜芦根30g,鲜茅根30g,茵陈15g,金银花12g,连翘6g,大青叶9g,局方至宝丹1粒(化服)。2剂,水煎服,每日1剂。
8月16日三诊:进前方2剂,身热减退,热痢已止,意识亦转清醒。但肢倦神疲,纳呆,唇齿干燥;舌苔黄腻;舌尖红,两脉细数无力。处方:麦冬12g,生地黄15g,西洋参4.5g(研末冲服),杭白芍9g,生山药30g,藿香6g,茵陈15g,生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方2剂之后,热退神清,能自进饮食,但唇齿干燥,大便转为秘结;舌质红绛,先后以增液汤、复脉汤、三才汤加减养阴增液,连服十余日,调理善后,于9月9日疫愈出院。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5-256]
多发性骨髓瘤验方_张镜人
多发性骨髓瘤验方_周仲瑛
多发性骨髓瘤验方_裘沛然
乳腺癌验方_朱良春
乳腺癌验方_刘尚义
乳腺癌验方_李济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