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验方

【组成】熟地黄18g,白术12g,山药12g,山茱萸1如,丹皮5g,泽泻9g,云茯苓12g,生黄芪24g,猪苓12g,太子参18g,阿胶9g。

【功效】滋补肝肾,淡渗除湿。

【主治】关格,辨证属肾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症见面色晦滞、颧红,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夜尿增多,伴腰酸楚及心烦失眠,腹胀,纳呆、恶心,乏力,尿频量少,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脉弦滑数。临床多见于慢性肾衰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慢性肾病日久,可因阳损及阴,或过用温补刚燥伤阴,或屡使清利耗阴,逐渐形成肾阴亏损,阴虚日久,阳失其涵,火失其济,则阴阳不能维持正常的平衡,出现阴虚火旺的病理现象,如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夜寐不宁,腰膝酸软,浮

肿,面色晦暗颧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及肾功能损害等表现。由于肾之阴阳为人身之水火,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若阴阳偏颇,则必须产生阴虚、阳虚、阴阳倶虚及肾气虚之证候。方中取六味地黄汤为基本方,遵守“损者益之”“实者泻之”的原则,以调理阴阳化生肾气。正如吴崑《医方考》曰:“熟地黄、山茱萸味厚者也。”经曰:“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甘咸寒,甘从湿化,咸从水化,寒从阳化,故能人水藏而泻水中之火;丹皮气寒味苦辛,寒能胜热,苦能入血,辛能生水,故能益少阴平虚热;山药、茯苓味甘者也,甘从上化,上能防水,故用之制水藏之邪。”方中增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以健脾升阳,使清升浊降;增猪苓、阿胶滋肾除湿。诸药相合,组成滋补肝肾、淡渗除湿之剂,用于肾虚而致浮肿者,可达补而不留邪、利而不伤正的目的。

〔刘如秀.刘志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1993(3):40-41〕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