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8g,瓜蒌15g,橘红9g,黄芩9g,半夏9g,苏子9g,苏叶9g,白芥子6g,莱菔子9g,川厚朴12g,苇茎24g,薏苡仁15g,甘草6g。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畅中。
【主治】咳嗽之痰湿夹热证。症见咳嗽较甚,喉中痰鸣,低热,头晕,胸闷不饥,口干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解之不爽;舌质淡红,苔薄黄略腻,脉弦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刘老认为湿热壅肺致咳,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有所论述,但是详论者较少。根据临床观察,外感湿热之邪袭肺,或外感之湿与内蕴之热相合,或脾胃之热上犯于肺,或因肺脏本身病变而导致停湿蕴热,都可以形成湿热蕴肺之咳。湿热之邪往往留恋不去。
肺失治节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从而湿热蕴阻;脾失传输则聚湿酿热生痰;肾阴虚生热,熏灼津液,可因虚而致实,继发湿热痰浊之证。而咳嗽虽不独在肺,但又不离乎肺,故病虽久,对于上焦湿热,仍不可忽视。因此对于久病咳嗽,不仅要注意正气虚,还要注意有无湿热之邪存在,不可不查虚实,一见病久,便概投补益之剂,而犯“实实”之诫。
清化上焦湿热、宣通肺气是治疗本证的重要法则,刘老临床习惯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酌加白茅根、黄芩、川贝、瓜蒌等。苇茎甘寒,可清可利;薏苡仁甘淡微寒,利湿健脾,以杜绝湿热之源;黄芩苦寒,苦能燥湿,寒可清热,为治疗上焦湿热之要药。而湿热两感之病,又必须先通利气机,使气水两畅,则湿从水化,热从气化,湿热无所凝结。因此用清热祛湿法时,用药组方应重视升降匹配,宣畅肺气。如常用药物中的麻黄、杏仁、苏子、苏叶、前胡、川厚朴等均具有宣降理气的作用。气机调畅则水湿得去,湿去热孤,咳嗽自得缓解。
〔刘如秀.刘志明医案精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2-93]
腹痛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洪广祥
腹痛验方_晁恩祥
腹痛验方_晁恩祥
腹痛验方_唐祖宣
痢疾验方_刘志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