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验方

【症状】胸闷心悸,气短或少气不足以息,久病咳喘,动则加剧,痰稀量多,声低懒言,神疲乏力,面白少华,舌淡,脉弱或结代。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长期咳喘或其他久病耗伤宗气,心肺气虚,气血运行乏力所致。

本型除有一般气虚表现外,常以气短心悸、咳喘无力、动则加剧为辨证要领。

同时,气虚可致血瘀、津停,因此,本型常挟瘀血、痰浊,而见心胸憋闷刺痛、面唇青紫、脘痞呕恶、喉中痰鸣、舌淡紫或胖嫩、苔腻、脉结代等痰瘀互结于胸中的症状。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虚证,阴证。病机:心肺气虚,气血运行乏力而留滞胸中。

【治法】养心益肺,补气活血。

本型胸闷源于心肺脏气虚衰,而气为血帅,故治疗当补气为主,心肺气旺则血运有力,胸闷自消。

【方剂】以加减补肺汤为主方:

【组成】人参5g,黄芪30g,熟地黄15g,五味子10g,紫菀10g,杏仁10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炙甘草6g。

水煎服。

方中人参、黄芪补益心肺之气,为主药;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五味子、茯苓敛肺养心,为辅药;紫菀、杏仁宣降肺气,熟地黄、当归滋心行血,共为佐使药。

若血瘀显著,加丹参15g,赤芍12g,红花10g;

若痰浊较盛,加制半夏10g,瓜蒌12g,紫苏子15g;

兼心肺阴虚,心烦失眠,干咳潮热,加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2g。

****验方成药

莱菔子12g(炒熟),杏仁12g(除去皮尖),加水500ml煎至250ml,分2次服,每日1剂。适用于痰湿型。

鲜桑叶200g,人参须15g,大枣50g,加水500ml煎成300ml,分3-5次服,每日1剂。适用于气虚型。

越麴丸,每次服6g,每日3次。适用于气郁型。

人参蛤蚧散,每次6-9g,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膻中、肺俞、内关、章门为主穴。痰瘀阻肺,加丰隆、血海、合谷;兼气虚,加膏肓、气海、足三里;胸中郁热,加鱼际、尺泽、外关。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加灸,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耳针:取胸、交感、肾、肾上腺、肺、气管,每次3-4穴,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两耳交替针刺,10次为1疗程。

&&&&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胃下垂验方_柴瑞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