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腹中辘辘有声,胃脘时有振水音,脘腹胀满而痛,恶心或呕吐清涎,口淡食少,大便清稀,眩晕头重,肢体沉重,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或沉紧。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恣食生冷,饮水过量,或思虑劳倦伤脾,使中阳失运,津停为饮所致。本型虽有阳虚之机,但以水饮停聚肠胃为主,
故临床特征为肠鸣漉漉有声,胃脘振水音,胺腹胀满而痛,
水饮上逆则呕恶清涎,
下趋则泄泻清稀,
外溢肌肤则肢体沉重,
上于清窍则眩晕头重,以及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或沉紧等阳虚津停之象。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寒证,实中夹虚证,阴证。病机:中阳失运,津停为饮,留滞胃肠,腑气运行失常。
【治法】除饮利水,温运脾阳。
本型乃水饮滞留肠胃、腑气传导失常所致,故除饮利水是求本之治;而水饮的停聚源于脾阳虚弱、运化无力,故辅以温阳健脾。
【方剂】以五苓散合二陈汤加味为主方:
【组成】茯苓20g,猪苓15g,泽泻12g,白术15g,桂枝10g,制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6g,防己10g,砂仁4g(后下)。
水煎服。
方中茯苓、猪苓除饮利水,为主药;泽泻、防己助主药利水,白术、桂枝温运脾阳,为辅药;陈皮、砂仁健脾,半夏、生姜和胃,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饮停腑实,脘腹坚满,便秘舌燥,加生大黄10g,椒目10g,葶苈子30g;
兼寒湿,恶寒肢冷,腹中雷鸣,加苍术10g,厚朴10g,制附子10g;
水饮化热,口干心烦,去桂枝,加黄连6g,黄芩10g。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崩漏验方_班秀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