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后重验方

【症状】久痢或久泻,里急后重或虚坐努责,泄下黏液脓血量少,腹部隐痛,午后低热,口干盗汗,心烦失眠,头晕目眩,消瘦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痢疾、泄泻日久,或素体阴虚,加上热邪伤阴或湿邪化燥,渐致阴虚肠热而成。

本型乃虚实兼夹证,虚为津血亏损,实指肠道热邪或湿热尚存。因此,

其临床辨证要点有三:一是腹部隐痛,里急后重感较轻,大便中黏液脓血量少,甚至虚坐努责而无便;

二是湿热之势已不如第一型严重;

三是阴虚症状明显,如午后低热、盗汗口干、心烦失眠、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热证,虚中夹实证,阳证。病机:阴血亏损,虚热渐生,兼肠道湿热,正虚邪恋。

【治法】养阴清肠,理气和血。

本型以阴血亏虚为主,兼有大肠湿热,因此,治疗以滋补阴血为主,兼清大肠湿热;里急后重乃气血阻滞之象,故佐以调理气血。

【方剂】知柏地黄丸合驻车丸加减为主方

【组成】生地黄12g,知母10g,黄柏10g,山药10g,牡丹皮10g,黄连6g,阿胶10g,当归10g,木香6g,白芍12g,乌梅6g。

水煎服。

方中生地黄、知母养阴清热,为主药;阿胶、当归滋养阴血,黄连、黄柏清泻肠热,共为辅药;木香理气行滞,白芍、牡丹皮活血凉血,并为佐药;乌梅涩肠止痢,为使药。

若津伤重,口渴尿少,加石斛12g,沙参12g,麦冬10g;

若虚热突出,五心烦热,潮热颧赤,加白薇12g,地骨皮12g,秦艽10g;

若肠道积滞明显,脘腹胀痛,排便不爽,加青皮10g,枳实10g,槟榔10g。

****验方成药

香连丸,每次口服6g,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型。

香砂枳术丸,每次口服5-6g,每日2-3次。适用于气滞型。

驻车丸,每次口服6g,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型。

白头翁30g,凤尾草10g,黄连、乌梅、赤芍、槟榔各6g,加-

水浓煎200ml,将药液导入直肠内10cm处,保留30分钟以上,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型。

针灸疗法

体针:取足三里、关元、阴陵泉为主穴。急性者,加天枢止泻,强刺激,每日针1-3次;慢性者,加肝俞、胃俞,弱刺激,或加灸,每日1-3次;阴虚,加照海、血海,平补平泻,每日1次。

耳针: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皮质下,每次针2-4穴,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亦可埋针。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验方_段富津
缺铁性贫血验方_段富津
干燥综合征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