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古今录验方》)

组成

麻黄6克、桂枝6克、人参6克、甘草6克、干姜6克、石膏6克、当归6克、杏仁6克,川芎3克。

用法

水煎温服,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歌诀: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汤加石膏姜,人参归芎补内虚,中风表证可试尝。

方解

本方是麻黄石膏汤又加人参干姜当归川芎而成。用麻黄加石膏解表清里。用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用于中风病见表不解而里虚血虚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解析:中风痱,即中风邪之意。身体不能自收持,即指肢体不遂而言。冒昧,即茫然无知的意思。中风而致肢体不遂,语言不利,冒昧不知痛处,或身拘急不得转侧者,宜本方治之。

临证思考

本方证有似今之脑血管病,但就方药言,治身痹痛有表证和中虚血少或当有效。脑血管病应用的机会不多,须慎用。

辨证要点

中虚身痛或麻木者。续命汤《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即小续命汤去防已、防风附子白芍黄芩,加当归石膏干姜生姜而成。功效温经通络,养血祛风。主治气血虚弱,风邪外袭所致的中风风痱,症见半身不遂、手足痠废、不能自收、筋脉拘急、不得转侧、舌淡苔白、脉弦而细等。现多用于中风后遗症。本方与小续命汤均有温经通络,养血祛风之效,均可用于正气不足,风邪乘虚侵袭所致的中风,症见半身不遂或口眼喎斜等。但本方温经助阳之力较弱,而兼能养血祛风,适于气血虚弱,风邪入中经络所致的中风。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818;续命汤[千金]

组成

竹沥一升二合、生地黄(汁)一升、龙齿生姜防风麻黄各四两、防己三两、附子三分、石膏七两、桂心二两。

用法

上呋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

风眩。发则烦闷无知,口沫出,四体角弓,目反上,口噤不得言。

加减

有气,加附子一两,紫苏子五合,橘皮半两。

方论选录

《千金方衍义》:此续命汤治风眩烦闷,但取麻黄防风、桂心、附子石膏生姜六味开拓表里阴阳,调适经腑寒热,乃加竹沥以治经络四肢膜外之痰,地黄以治周身脏腑痹着之血,龙齿以治惊痫诸痉、癫疾狂走,防己以治中风挛急、风热诸癫。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818;续命汤[医学纲目]

组成

人参、桂心、当归独活黄芩干姜(炮)、甘草(炙)各七钱半、石膏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

上呋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二服,取汗。

主治

卒中,半身不遂,手足拘急,不得屈伸,身体冷,或智或痴,或身强直不语,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状,角弓反张,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

加减

无汗者,加麻黄。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818;续命汤[准绳·幼科]

组成

麻黄人参黄芩川芎、芍药、甘草(炙)、防风杏仁(炒去皮尖)、官桂(去皮)、防己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

用法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钟,加生姜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时候服。

主治

小儿手足拘挛,不能屈伸。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白术散(《金匮要略》)
八味顺气散(《世医得效方》)
参芪饮(《中医妇科》)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