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3;
白术散[金匮]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abinet)
芎藭散[圣济总录]
芎椒白术散[鸡峰]
安胎白术散[卫生宝鉴]
组成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一钱匕,酒下,日三次,夜一次。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功用
①《金匮》:养胎。②《局方》: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主治
妊娠脾虚,寒湿中阻,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胎动不安,胎萎不长;室女带下。①《局方》: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于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②《三因》:室女带下诸疾。③《金匮要略讲义》:妊娠脾虚寒湿中阻,每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白带下,甚至胎动不安。
宜忌
《外台》引《古今录验》:忌桃、李、雀肉等。
加减
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窮。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
方论选录
①《金匮要略直解》:白术主安胎为君,川芎主养胎为臣,蜀椒主温胎为佐,牡蛎主固胎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当归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术散,不可混施也。芍药能缓中,故若痛者加之。川芎能温中,故毒痛者倍之。痰饮在胸膈,故令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浆水以调中。若呕者,复用浆水服药以止呕。呕不止,再易小麦汁以和胃。呕止而胃无津液作渴者,食大麦粥以生津液。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药可常服也。②《金匮要略心典》: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寒湿之剂也。仲景并列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备考
方中白术、芎藭、牡蛎用量原缺。《外台》引《古今录验》本方用白术、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蛎二分。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3;白术散[千金]
组成
白术、厚朴、人参、吴茱萸、茯苓、麦芽曲、芎藭各三两(一方加大腹、橘皮)
用法
上药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食后酒下,一日三次。
主治
①《千金》:脾胃俱虚冷。②《普济方》:脾虚腹胀,不能饮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外台-广济方]
组成
白术八分、茯苓八分、吴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荜茇四分、厚朴八分(炙)、槟榔十分、人参六分、大黄十分。
用法
上为散。每服方寸匕,空腹煮姜、枣汤下,一日二次。渐加至二匕半,觉热即少饮食三两口压之。
主治
呕吐酸水,结气筑心。
宜忌
忌酢物,桃、李、雀肉。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一两、人参三分(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三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一两(煨,用皮)、白豆蔻一两(去皮)。
用法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脾胃气虚弱,呕吐不能食,四肢少力,心腹妨闷。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三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三分(去芦头)麦芽一两(微炒)、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芎藭三分、桂心三分、厚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河黎勒一两(煨,用皮)。
用法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主治
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渐加无力。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一两、丁香三分、诃黎勒三分(煨,用皮)、桂心三分、细辛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吴茱萸一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一钱,食后以温水调下。
主治
肺脏虚寒,心膈壅滞,头目不利,鼻流清涕,日久不止。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三分、半夏三分(汤浸七遍去滑)、槟榔半两、桂心半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丁香一分、高良姜半两(锉)、木香一分。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心痛,痰饮多唾,腹胀不能下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赤茯苓、当归(锉,微炒)、桂心、桔梗(去芦头)、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人参(去芦头)各一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细辛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腹胀肠鸣切痛,发作有时。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一两、藿香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高良姜半两(锉)、草豆蔻半两(去皮)。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霍乱胃气虚,干呕不止。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半两、半夏一两(汤洗七遍去滑)、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香半两、前胡二两(去芦头)、槟榔一两、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膈气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时时妨闷。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4;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三分、木香半两、诃黎勒皮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丁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草豆蔻一两(去皮)。
用法
主治
气膈,心腹痞满,四肢拘急,体重。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一两、吴茱萸半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高良姜一两(锉)、桂心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
用法
上为粗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食讫醋咽多噫,食不下,脾胃虚冷。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一两、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丁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前胡一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
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
胸膈留饮,腹中虚满气逆,不下饮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三分、草豆蔻一两(去皮)、当归一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芎藭半两、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主治
妊娠腹中冷,胎动不安。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惠]
组成
白术三分、熟干地黄一两、白茯苓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一两(锉,微炒)。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个,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
妊娠胎动,腹痛,及腰疼不止。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活人书]
组成
白术一两、细辛一两、附子一两(炮,去皮脐用)、桔梗一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川乌头一两(炮裂,去皮脐)。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稍热和滓顿服,不拘时候。
主治
阴毒伤寒,心间烦躁,四肢厥冷。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济总录]
组成
白术(锉,炒)、缩砂仁、诃黎勒皮各三分,肉豆蔻三枚(去壳)、甘草(炙,锉)半分、木香一分、人参、丁香、干姜(炮)各半两。
用法
上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
主治
脏腑寒,泄泻,不思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圣济总录]
组成
白术二两(米泔浸一宿,炒)、芍药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吴茱萸(汤洗,焙,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细辛(去苗叶)各一两。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匕,入盐沸汤点服。
主治
元脏虚冷,腹内雷鸣,夜多小便。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5;白术散[广嗣纪要-全生]
组成
用法
上呋咀。浓磨木香汁半盏,同煎八分,去滓温服。
主治
①《广嗣纪要》:妊娠面目虚浮,四肢肿如水气。②《医略六书》:子肿,脉浮濡数者。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妊娠脾亏气滞,肺不通调,致湿流四肢,渍于皮肤,溢于头面,故肢腹上下浮肿,谓之子肿。白术健脾以运动其气;桑皮肃金以通其湿;茯苓渗湿气,清治节;陈皮利中气,除痰涎;大腹绒泻滞宽胀;生姜皮散湿退肿也。为散米饮下,使脾气健运,则肺气通调而湿流气化,浮肿无不退,胎气无不安矣。
备考
《医略六书》本方用法:为散,米饮下。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6;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白术汤[卫生总微]钱氏白术散[局方]人参白术散[小儿痘疹方论]七味人参白术散[永类钤方]清宁散[得效]七味白术散[校注妇人良方]参苓白术散[片玉痘疹]干葛参苓白术散[痘疹全书]七味白术汤[景岳全书]
组成
人参二钱五分、白茯苓五钱、白术五钱(炒)、藿香叶五钱、木香二钱、甘草一钱、葛根五钱。
用法
上呋咀。每服三钱,水煎服。
功用
健脾养胃,益气升清,生津止渴。①《小儿痘疹方论》:清神生津,除烦止渴。②《古今医鉴》:和胃生津,止泻痢。③《幼科释谜》:助脾和胃,调中益气。④《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健脾养胃升清。
主治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津液耗伤,虚热内炽,呕吐,泄泻,霍乱,痢疾,烦渴饮水,赢困少力。①《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枯竭,烦渴躁,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赢瘦困劣;及失治后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者。②《宣明论》: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酒积呕哕。③《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痘疮已靥,身热不退。④《御药院方》:小儿吐泻之后,腹中疼痛,气不和,烦渴,引饮不止;及伤寒泻后,胃中虚热。⑤《得效》:小儿疳渴,烦躁引水,乳食不进,夜则渴甚者。⑥《保婴金镜》:积痛。⑦《医学六要》:消中,消谷善饥。⑧《寿世保元》:小儿胃虚寒所致的冬月吐蛔症。⑨《医略六书》:妊娠口干不渴,脉浮缓者;孕妇泄泻,脉浮软者。
加减
热甚发渴,去木香;渴者,葛根加至一两。
方论选录
①《育婴秘诀》:本方治阳明经本虚,阴阳不和,吐泻亡津液,烦热口干。以人参、白术、甘草甘温补胃和里;木香、藿香辛温以助脾;白茯苓甘平,分阴阳,利水湿;葛根甘平,倍于众药,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也。不问泄痢,但久不止者,并服之。②《医略六书》:妊娠脾胃两亏,清阳下陷,津液不能上敷四达,故泄泻烦渴不解,胎因不安焉。人参扶元气以通血脉,白术健脾土以生血脉,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葛根升清气,最除烦渴,藿香开胃气,兼止泄泻,木香调气以醒脾胃也。为散水煎,使脾胃调和,则清阳上奉而津液四布,泄泻无不止,烦渴无不除,何胎孕之不安哉!③《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小儿体质娇嫩,气血未充,而气血津液又是生机之本,必须时时顾护珍惜。基于这样的治疗思想,针对胃有虚热,津液亏耗,中气下陷等证,钱氏创立了著名白术散,此方健脾养胃,又能升清,应用于因运化失司而复津液耗竭,虚热内炽,口渴不止者。方以四君补中,木香、藿香芳香悦脾而健胃,葛根升清止泻,又能解渴,实为临床治疗渴泻之圣药,疳证初起之妙剂,惟多服则佳。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6;白术散[本事]白术茯苓泽泻汤[医方考]
组成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汤调温下。
主治
脾气不足,水湿内停,食后多吐;或痘如水泡,大便泄泻。①《本事》:食后多吐,欲作反胃。②《医方考》:痘而水泡。③《痘学真传》:痘家作泻,则液内竭而色干;疮湿则液外走而便结,如泄泻疮湿并见者,此脾胃多湿而不健运也。
方论选录
①《医方考》:痘疹中有实热,膈有停水、湿热外行,初则痘色晶亮,顷则痘皆水泡矣。此乃水不能润下,灶底燃薪,釜中发泡之义。是方也,白术甘而燥,能益土以防水;茯苓甘而淡,能益土以决防;泽泻咸而润,能润下而利水。水利湿消,泡自愈矣。②《本事方释义》:泽泻气味成微寒,入足太阳;白术气味甘温,入足太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诸药达于至阴之处。此治食后多吐,将成反胃之疴,其人必是酒客,中宫气馁,饮浊上干,三味最能达阴泄浊,又能和中养正,所以确中病情也。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本事]
组成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三个(擘,去核),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二三次。
功用
《本事方释义》:温养中宫,通调营卫。
主治
小儿呕吐,脉迟细,有寒。
方论选录
《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干姜辛温,入手足太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姜、枣之辛温甘,和营卫。小儿挟寒呕吐,脉迟细者,恐延成慢惊,故必温养中宫,通调营卫,则正气旺而呕吐除,病何由入乎。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宣明论]
组成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主治
虚风多汗,食则汗出如洗,少气痿劣,久不治必为消渴证。
加减
如恶风,倍防风、白术;如多汗面肿,倍牡蛎。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保命集]
组成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主治
水肿觉胀下者。
宜忌
《洁古家珍》:忌房室、鱼、酒等物。
备考
本方改为丸剂,名"白术丸"(见《洁古家珍》)。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洁古家珍]
组成
用法
上为末。水煎服。
主治
泻痢证。四肢懒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沉困,饮食减少。
加减
如发热或恶热,或腹不痛而脉疾,加黄芩为主;如未见脓血而恶寒,乃太阴而传少阴,加黄连为主,桂枝佐之;如腹痛甚者,加当归,倍芍药;如见白脓,加黄芩为主;如见血,加黄连为主,桂枝、当归佐之。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普济方-十便良方]白术汤[校注妇人良方]四味白术汤[景岳全书]
组成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温服。
主治
①《普济方》:引《十便良方》:妊娠恶阻,吐清水,甚则十余日粥浆不入者。②《医略六书》:恶阻,脉虚弦者。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妊娠胃气暴虚,寒伏中脘,故呕吐清涎。是恶阻,因于胃虚挟焉。人参扶元以补胃之虚,白术健脾以壮胃之弱,丁香温中散寒滞,甘草缓中和胃气,稍佐生姜以止呕也。为末姜煎,使虚回寒散,则胃气调和而恶阻无不退矣。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伤寒全生集]
组成
用法
生姜为引,水煎服。
主治
阴瘗。
加减
自汗,加黄耆。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杏苑]
组成
白术、白茯苓各二钱,神曲、天麻各一钱,橘皮(去白)、麦芽、半夏各一钱五分,生姜五片。
用法
上呋咀。水煎,食前温服。
主治
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者。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547;白术散[外科证治全书]
组成
白术三钱(微炒)、云苓二钱、薏苡仁五钱(炒)、鲜石斛四钱、葛根二钱、木瓜五分、生甘草五分。
用法
加石莲肉二十枚,水煎,温服。
主治
脾家湿热,唇沈湿烂。
神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橘半桂苓枳姜汤(《温病调辨》)
健脾除湿汤(《中医皮肤科》)
三仁汤(《温病条辨》)
藿朴夏苓汤(《医原》)
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