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生风化燥证

血虚生风化燥证

【临床表现】

主症:外耳道或耳壳皮肤粗糙,增厚,上覆有痂皮或鱗屑,奇痒。

副症:一般病程长久,反复发作,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身倦乏力,抓挠则渗液出,结痂。

舌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缓或沉细。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中任何三项。

(2)具备副症中区何一项,

(3)具备起病绥,病程较长特点,

【证候分析】

脾主运化,主血脉,脾虚,气弱帅血无力,化源不足,阴血方虚,气血津液上承不足,耳失滋养则耳窍皮肤粗糙,日久增厚,上覆有鱗屑;由于脾虚,运化水湿之功失调,水湿内停,久滞中焦,痰热内行,上犯耳穷,则皮肤脂液外渗,湿能浸渍,加之血虚生风化燥,致耳窍奇痒,结痂,甚则破裂;纳差倦怠,身乏无力,面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级或沉细皆属气血不足之象。

【治疗法则】

健脾养血,熄风润燥。

【代表方剂】

地黄饮子、参苓白术散、八珍汤,

【方药加减】

痒甚:加入蝉衣、地肤子苦参

湿甚:加用薏苡仁陈皮砂仁

皮肤粗糙增厚,选用紫连膏、碧玉散、三石散外涂。

【现代研究】

血虚生风化燥证类似于现代外耳湿疹,即外耳部过敏性皮肤病。


太阳脾虚气滞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少阴太阳阴盛烦躁证(干姜附子汤证)
太阳阴阳俱虚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太阳上热下寒证
阳明腑实证
少阳兼里实证(大柴胡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