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抑郁,纳呆,胁痛。
副症: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窜痛,喜叹息。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郁怒痛泄、泄后痛减。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诊断要点】
(1)本证多见于更年期:素体脾虚、情志不遂的56~64岁之间的男性。
(2)具备副症两组中各1~2项及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男子从成年向老年的过渡阶段,或早或晚。部分人会出现一个脏腑功能失调的时期此时肝失疏泄、经气郁滞,故胸胁腹满窜痛,太息则气郁得达,腹满得舒,故善太息。
气机郁结不畅,故情志抑郁。
肝郁则条失职、故急躁易怒。
肝郁伤脾,脾失健运,故纳呆腹胀。
肝郁则气滞、脾虚则湿盛、气滞湿阳,故便溏不爽,肠鸣矢气。
气滞不通则腹痛,泻后气滞得通则痛减。
舌淡、苔白、脉弦,均为肝郁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代表方剂】
逍遥散。
【方药加减】
更年期:临床以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腹胀满窜痛,纳呆便溏为持点,常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健脾。兼失眠者加枣仁以养心安神,情志抑郁者加郁金、石菖蒲开郁畅神。头晕加菊花、钩藤以平肝清热,纳呆腹胀加陈皮、砂仁以运脾和胃。若以胁痛走窜为主而属肝气郁结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见痛泄可用痛泻要方,若肝郁日久、气滞血瘀者,可用血府逐瘀汤。
【类证鉴别】
肝胃不和证与肝郁脾虚证:犴胃不和证与肝郁脾虚证都是由于抑郁恼怒而致肝气郁结,横犯中焦而致。均有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少腹胀痛、善太息等症状,但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肝胃不和证,肝失疏泄致胃失和降,故见胃脘胀痛、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表现;而肝郁脾虚证则由肝气郁结致脾失健运,故见纳呆腹胀、便溏泄泻、肠鸣矢气、身倦乏力等脾气虚弱表现。前者为胃气上逆、后者为脾虚失运、两者截然有别,不难区分。
太阳热扰胸隔中焦气滞证(栀子厚朴汤证)
气血不足证
心肺阴虚证
心肺阳虚证
心脾两虚证
心脾气虚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