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5g,制厚朴5g,炒枳壳9g,紫苏叶2g,黄连3g,炒竹茹9g,陈皮6g,制半夏6g,山楂10g,碧玉散1g。
【功效】抑肝和胃,通泄阳明。
【主治】经行呃逆,证属阳明蕴热者。症见经行腹满便秘,呃逆,声扬而脆,经期稍提前,经量偏多,色红质黏有小血块,经前烦热口渴,舌苔前半黄白厚腻,根苔黄腻而厚,脉弦滑而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夏老认为,阳明蕴热,腑气不畅,浊气不降,现虽行经,冲脉气仍盛,阳气偏旺,与阳明蕴热互为影响,腑气越发不畅,浊气反行,上逆犯膈,故而呃逆,治当通泄阳明。《伤寒论.有“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的记载,故方取小承气汤合抑肝和胃饮加减。
〔詹文涛.长江医话[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75〕
慢性前列腺炎验方_王琦
非淋病性尿道炎验方_王琦
过敏性鼻炎验方_王霞芳
非酒精性脂肪肝验方_危北海
免疫性肝炎验方_危北海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赵荣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