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验方

【组成】党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黄连3g,吴茱萸3g,炒白芍10g,陈皮6g,法半夏10g,藿香10g,紫苏叶10g,防风6g,乌贼骨20g,竹茹6g,炙香附10g,砂仁4g,地骷髅12g,山药12g,炒神曲10g,炒延胡索12g,九香虫5g。

【功效】补脾益肾,疏肝和胃,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主治】肾癌术后并发症,属脾肾亏虚,湿热瘀毒者。症见腰酸,疲劳乏力,胃中嘈杂、胀痛,食少,口苦,胆区不舒,大便不实,舌质红,苔黄薄腻,脉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1剂。

【经验】本方证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手术损伤正气,脾肾受损。脾虚中气不升,肝木生发之性受遏。肝脾之气不升则胆胃之气不降,故见口苦,胆IX:不适,胃部嘈杂且胀痛不舒等症。肝木克伐脾土,脾虚胃弱,故无力运化水谷精微,津液不能输布,故见大便不实,食少,疲劳无力。脾肾虚弱,湿浊内蕴,久郁化热,耗伤津液,故见腰酸,舌质红,苔黄薄腻,脉细滑。木病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肝胃不和,脾肾两虚,胃肠湿热为其发病机制。方中黄连、吴茱萸清泄肝火、降逆止呕;党参、焦白术、茯苓、炙甘草等益气健脾、化湿和中;陈皮、法半夏、砂仁、炙香附理气和胃、降逆止呕;防风、紫苏叶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藿香、砂仁等芳香化湿、理气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炒延胡索、九香虫活血止痛、行气解郁。腰酸明根者可加续断、杜仲、骨碎补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健脾渗湿、补益脾肾、疏肝和胃、祛湿泄浊之效。

本方体现/周老治疗肿瘤擅长采用复法大方,在运用过程中主次本末,药尽其能,顾护脾胃。也体现了周老擅用对药的特色诊疗方法。如黄连与吴茱萸,其中黄连清胃热,吴茱萸则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能人肝降逆,使肝胃调和,两者相合,为苦降辛开法,有开郁散火、泄肝和胃、止吐制酸作用。加白芍(戊己丸)治疗腹痛。其中白芍平肝柔肝,和胃降逆;干姜、半夏与黄连合用苦辛开痞,治寒热互结,脘痞胀痛,有半夏泻心汤之意;再者白芍、甘草合用以缓急止痛,酸甘和营。另外周老在治疗胃脘痛、吐酸时喜用乌贼骨,取其制酸止痛收敛之功。

【验案】患者,男,27岁,2009年4月30日初诊。2002年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2009年3月初因左侧腰背不舒,在南京某医院诊断为“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于3月5日行“左肾切除术”。术后常觉胃中嘈杂,胀痛时作,疲劳乏力,食少,晨起口苦,胆区不舒,大便不实,每日2次,舌质红,苔黄薄腻,脉细滑。胃镜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Hp阳性,经抗感染治疗后转阴。周老辨证为肝胄不和,脾肾两虚,胃肠湿热。上述经验方1补脾益肾、疏肝和胃、清热利湿、化瘀解毒。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14日二诊:药后胃胀减轻,嘈杂感好转,稍有恶心,昨日餐后脘痞,胆区有不适感,大便不实,腰酸,舌质暗红,舌苔黄,脉细弦。治守原方加减。上方去防风,加厚朴5g,郁金10g,炮姜5g。服法同上。

12月3日三诊:患者坚持服药半年余,期间多次复查多项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目前偶有胃部嘈杂,腰酸,口干,矢气多,舌质红,苔黄、中后薄腻,脉细滑。

处方:党参12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山药12g,桑寄生15g,杜仲12g,鸡血藤15g,续断15g,法半夏10g,乌贼骨20g,藿香10g、紫苏叶10g,白芷10g,陈皮6g,竹茹6g,砂仁3g,豆蔻仁3g,制香附10g,炒枳壳10g,炒神曲10g,南沙参10g、北沙参10g,佩兰10g,仙鹤草15g,薏苡仁10g、炒薏苡仁10g。服法同上。患者经过2年多随诊,周老基本以上方为主,根据出现的兼夹症状加减调理。现患者纳食如常,无明显不适,精祌状态良好,多次复查多项肿瘤标志物正常。现患者仍间断复诊,已能正常上班工作。

〔万秀贤,朱垚,郭立中.周仲瑛应用复法大方辨治肾癌一则[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3):207〕


验方_张琪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_张琪
风湿性关节炎验方_张琪
验方_张琪
验方_张琪
痛风验方_路志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