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桂枝10克,芍药9克,甘草(炙)9克,生姜(切)9克,大枣4枚,炮附子10克。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用法
水煎温服。歌诀:桂枝汤中加附子,加重温阳祛寒力,太阳已转少阴病,强壮解表是玄机。
方解
附子辛温,为一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尚有亢奋、振兴代谢机能的作用,无论表里证,若陷于阴证者,多适宜配以本药治之。桂枝汤是治太阳表虚证者,如陷入表阴证即少阴病,则应加附子以温阳解表。即桂枝加附子汤为治桂枝汤证而见少阴证者。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解析:本来是太阳病的桂枝汤证,由于医生误用麻黄汤大发其汗,遂使汗流似漏而不止。其人恶风,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半由于已陷入阴证(少阴病)。小便难,是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是津液亡失、筋肌失和的极虚证候。以上种种,纯属于误治,使太阳表虚证还未解而陷入阴证少阴病,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按:桂枝加附子汤为少阴病的发汗剂,本条是说误治可造成本方证,但不因误治而呈现本方证者,临床更为多见。
临证思考
桂枝汤治太阳病即表阳证,桂枝加附子治少阴病即表阴证,有关太阳病和少阴病的概念参看六经提纲。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关节病和风湿病。
辨证要点
桂枝汤证更见恶寒、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验案
任某,女,33岁,首都机场门诊患者,初诊日期1966年3月25日。因腰背疼在积水潭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疼,手麻,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舌苔白舌质淡,脉沉细。证属在表之阴证,为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制附片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服1个月后全身症状好转。桂枝加附子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芍药(9)、甘草炙(6)、生姜(9)、大枣(3枚)、附子(9)。现代用法:日1剂,水煎温服。功用:扶阳解表,调和营卫。主治:表阳不固,外感风寒。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曲伸,舌淡苔白,脉浮弱。现代主要用于老年人,产后,病后及手术后感冒等病症。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乌头桂枝汤(《金匮要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