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干呕食臭,心下痞硬。
副症:胃脘满闷不舒,纳差,肠鸣,泄泻。腹胀,微热。
舌脉:舌淡,苔白腻,弦滑或濡数。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二项加典型舌脉。
【证候分析】
表实证经汗解或汗不得法,脾胃损伤或因平素脾胃虚弱,使外邪乘机而入,致寒热互结,水饮与食滞内停,脾胃升降功能失职,故见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作腐,浊气上逆,故见暧气酸腐食臭,清气不升,水饮走注肠间,故肠鸣泄泻,舌淡,苔腻,脉弦滑或濡数均为水饮食滞之象。
【治疗法则】
和胃降逆,宣散水气。
【代表方剂】
生姜泻心汤。
【方药加减】
泄泻:临床表现为腹痛肠鸣,大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暖腐酸臭,不思饮食,苔垢浊或厚腻,脉滑等。可依本方酌加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等。
【类证鉴别】
水饮食滞痞证与胃虚气逆痞证:二者均为太阳病之变证,共同具有心下痞、下利腹中雷鸣症状。后者以干呕、心烦客气上逆为主人症状。二者同中有异不难区别。
热结肠腑证
热郁胸膈证
燥热伤肺证
燥热侵袭肺卫证
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痰气痞证(半夏泻心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