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胸胁脘腹胀痛,纳呆便溏。
副症:情志不畅,或烦躁易怒,胁肋胀痛,恶心,神疲乏力,四肢困倦,面色萎黄,小便短少,甚则轻度浮肿,肌肤面目黄染。
舌脉:舌薄腻或厚腻,脉濡缓或弦细。
【诊断要点】
(1)必备主症。
(2)兼有副症之二项以上。
(3)脾虚湿困和肝气郁结症状共见。
【证候分析】
本证是由湿困脾胃,病程较久,影响肝脏疏泄功能所致。
湿邪内阻,气机失畅则脘腹胸胁胀痛;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纳呆便溏呕恶;
湿阻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则神疲乏力,四肢困倦,面色萎黄;
湿阻肝胆,胆汁不循常道,随之外泄,则肌肤面目黄染;
湿邪内盛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短少,少湿泛溢肌肤,则肢体浮肿;
肝失疏泄。则情志不畅或烦躁易怒;
苔腻为脾湿的表现,脉象表现不一,湿多濡缓,肝郁甚则细。
【治疗法则】
健脾化湿,疏肝理气。
【代表方剂】
逍遥散。
【方药加减】
小便短少:加黄芪、扁豆、苡仁等,益气化湿利水消肿
轻度浮肿:可加黄芪、扁豆、苡仁等,益气化湿利水消肿
【类证鉴别】
见“肝气犯脾证“。
【现代研究】
木证可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等病证,慢性肝炎,肝硬化者,肝功能检査可出现明显异常:血清转氰酶活力增高,血清球蛋白可增高,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可倒置,蛋白电泳r一球蛋白明显升高。某些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中常可找到自身组织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太阳阴阳两虚虚阳上扰证
少阳邪迫大肠下利证(黄芩汤证)
少阳兼水饮证
少阳兼太阳证(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兼胃热证(柴胡加芒硝汤证)
太阴虚寒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