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验方

【组成】茯苓30g,炮附子21g,干姜15g,甘草12g,赤石脂30g,肉桂9g,砂仁9g。

【功效】温肾健脾。

【主治】泄泻,属脾肾阳虚者。症见久有下利史,下利淡薄无臭,状若清谷,常少腹发凉疼痛,腰痛,眼睑浮肿,四肢常厥冷,有微热,而反近衣,女性可见月经淋漓,白带多;舌白多津,六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茯苓四逆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5味药组成。5味配合,既可回阳救逆,又能培土补虚。唐老认为,久泻伤及肾阳,肾阳衰败,则四肢常冷;阳不足而不能腐熟水谷,则下利淡薄无臭,状若清谷;水湿内停,阳不化气而出现浮肿;虚阳外脱,故有微热,而?反近衣;正弱不能固,则经血淋漓;湿邪郁滞,而为白带。茯苓四逆汤,温肾而燥湿,补虚而回阳,凡眼疾、下利、瘴疾等病,只要具有四肢厥逆、脉沉微欲绝或浮弦、面青黑无华、舌白多津等肾寒、脾湿、正虚、阳弱证候者均可用其温肾燥湿,补阳固正。如阳亡正虚烦躁之证,可重用人参以固正、茯苓以去烦;阳亡正虚的虚脱证,可重用附子、人参以温阳固正;久利不止,虚寒滑脱,可加赤石脂以固涩;癫狂后期,病转虚寒,可加龙骨、牡蛎以潜阳敛神;虚寒眼疾,血不充目,可加白芍、何首乌以补血疏肝;若外感久不愈,阳弱正虚,可加桂枝、柴胡以疏利去邪等。附子用至一两,用量确为较大。临床具体运用时,须针对病情,斟酌增减;同时附子须久煎为宜。

【验案】李某,女,22岁,1963年诊治。

患者久有下利史,经常腹痛肠鸣,大便日行四五次,状若清谷而少臭,食后腹胀,经常少腹发凉疼痛,腰痛如折,面色青黑,精神极惫;舌白多津,眼睑经常浮肿如卧蚕状,四肢常厥冷,身有微热,反欲增衣,月经淋漓,白带多,六脉沉细。

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肾健脾。

处方:茯苓四逆汤加减。茯苓30g,炮附子21g,干姜15g,甘草12g,赤石脂30g,肉桂9g,砂仁9g。连服20余剂而愈。

〔周连三,唐祖宣.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J].中医杂志,1965(1):28-30]


胁痛验方_成肇智
胁痛验方_成肇智
脐周痛验方_成肇智
脐周痛验方_成肇智
脐周痛验方_成肇智
脐周痛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