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验方

【组成】天麻10g,钩藤12g,白蒺藜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法半夏10g,茯苓15g,泽泻15g,白术10g,葛根15g,丹参15g,酸枣仁10g,山楂30g。

【功效】平肝息风,化痰通络。

【主治】肝风上扰、痰瘀阻络型眩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故通常认为眩晕以肝风上扰、痰浊中阻为主要病机。但刘老从临床实践中得出,仅从风、痰论治,其效欠佳,而患者常有面色晦暗、舌暗等证候,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疗效明显提高,因而推知瘀血阻络亦是主要病机。故临床以息肝风、化痰浊、通血脉为治。因肝性条达,其体阴而用阳,其为病易形成阳热在上、郁滞、阳亢之证,故方中平息肝风,采用凉肝、疏肝、镇肝三法。方中天麻平肝息风,钩藤凉肝定风,共为君药。白蒺藜疏肝息风,生龙骨、生牡蛎潜镇息风,法半夏燥湿化痰,泽泻、茯苓渗利痰湿,共为臣药。白术运脾化湿,丹参、葛根、山楂活血通络,炒枣仁养血安神,共为佐药。其中酸枣仁之用,一以养心助眠,一以安神镇静,因刘老认为,晕、痛诸症均与神志不宁有关,治疗宜形神共调,故在方中常配入此药,可增定眩、止痛之力。

【验案】李某,女,60岁,2006年8月26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目眩反复发作10余年。患者诉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有天旋地转,无恶心、无耳鸣、无头痛。纳可,眠欠佳,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

中医诊断:眩晕。

中医辨证:风痰瘀阻。

治法:息风化痰,活血通络。

处方:天麻10g,钩藤10g,全蝎6g,夜交藤30g,延胡索10g,葛根30g,丹参30g,黄芪15g,仙鹤草30g,枸杞子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山楂15g。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2006年9月12日,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可,苔薄白,脉细。

处方:黄芪15g,天麻10g,钩藤15g,丹参30g,葛根30g,枣仁15g,仙鹤草30g,延胡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术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随访1个月,未发头晕。

〔卜献春,刘芳,刘祖贻临证精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2-145]


多食善饥验方_成肇智
多食善饥验方_成肇智
胃痛验方_成肇智
胃痛验方_成肇智
吐血验方_成肇智
吐血验方_成肇智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