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验方

【症状】嗳气时断时续,嗳声低弱,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呕泛清水,大便稀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型由于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乏力,胃失和降所致。因此,本型嗳气为虚证,与上二型实证显然有别。

首先,本型多见于久病体虚之人;

其次,本型起病徐缓,嗳气断续,嗳声低弱;

最后,必伴有脾胃气虚的其他见症,如食少便溏,呕恶腹胀,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脉弱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虚证,阴证。病机: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益气,降逆和胃。

本型乃脾胃气虚所致,而脾主胃从,故以益气健脾为主法;嗳气终究属胃气上逆之象,故辅以降逆和胃。

【方剂】以加减健脾丸为主方:

【组成】党参12g,白术12g,砂仁5g(后下),肉豆蔻10g,神曲10g,甘草6g,丁香3g,藿香10g,陈皮6g,茯苓10g。

水煎服。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为主药;砂仁、藿香芳香运脾,陈皮、茯苓燥湿健脾,为辅药;丁香、肉豆蔻降逆和胃,神曲化食健胃,为佐药;甘草和中兼调诸药,为使药。

兼脾胃虚寒,畏寒肢冷,泛吐清水,加干姜6g,制附子10g;

若痰浊内停,眩晕呕恶,脘痞心悸,加制半夏10g,旋覆花10g(包煎),赭石15g。

****验方成药

莱菔子、山楂、炒麦芽、神曲各10g,厚朴、酒制大黄、枳实各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食积型。

党参10g,青皮10g,乌药10g,香附10g,高良姜6g,炙甘草6g,砂仁4g(后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适用于脾胃虚寒型。

六郁丸,每次6g,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适用于气郁型。

楂曲平胃丸,每次服2g,每日3次。适用于食积气滞型。

针灸疗法

体针:食滞型,取中脘、天枢、璇玑,毫针刺,用泻法;气虚型,取中脘、内关、足三里,毫针刺,施补法;肝郁型,取胆俞、太冲、行间,用泻法,留针30分钟。

皮肤针:取脾俞、胃俞、三焦俞、夹脊(7-17椎)、足三里,给予轻刺激,隔日1次。

耳针:主穴取胃、胰、胆、脾,辅穴取皮质下、交感、小肠,按压或埋针,实证强刺激,虚证用补法,每隔1-3日换另一侧穴位,7次为1疗程。

&&&&


痛经验方_丁启后
痛经验方_丁启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验方_丁启后
慢性盆腔炎验方_丁启后
绝经综合征验方_丁启后
绝经综合征验方_丁启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